第16章 校园生活6(2 / 2)
“不该问的别问。”
下一秒,髦能行者连人带声音就飞到头顶。
“到楼上来。”
这座塔下面的设施还很现代,而上面就显得“质朴一些”。断桥抬头望去,一个木质门框里,散发出蓝色的辉光。
和在塔外一样,从外面看起来觉得没有多大,可一进门又感觉宽阔的有些头晕。
这是一间没有任何装饰的朴素房间。除了正中央一个巨大的玻璃“鱼缸”。
说是“鱼缸”只不过是断桥的第一印象。它更像是某种纵向的立柱,四面都是透明玻璃。这个“鱼缸”高七八米,里面空空如,也没有一条鱼。断桥根据光线的折射,判断里面全是透明的液体。
不知道这玩意是干啥的。
年轻的学徒自然不会认为这是某种艺术品,
深渊学士们都是浸淫弦力、触摸量子海洋的怪物。他们不仅见多识广,寿命也普遍接近200年以上。以断桥这段时间在赫尔曼的了解,髦能行者无论实力、地位还是可以调动的社会资源,完全不亚于那些小国家的统治者。
这玩意肯定是某种精密的科研装置。
“注意看。”髦能行者不知道从哪走过来,严肃的说:“要用心看。”
还没等断桥反应过来,鱼缸内忽然出现一个悬空的圆柱体,紧接着从天花板落下一股深色的液体。在须臾之间,这些不透明的液体穿过圆柱体,然后再鱼缸内如翻江倒海般运动。
断桥死死盯住鱼缸。圆柱体将深色的液体截为两段,形成两股巨大的漩涡。互不溶解的液体在漩涡中彼此混合,交融,运动。然后大漩涡又自我分裂,再继续运动。
无穷无尽,眼花缭乱。
他现在真的觉得这玩意是个艺术品了,这感觉就如同一个小型的星系在眼前诞生,然后再自我毁灭。无法描述的奇妙运动,断桥只觉得眼睛发酸,他不理解这个到底是什么玩意。
(这个装置的原型是流体力学模型,可以搜一下湍流,极为梦幻。)
“感觉如何?”老人在一旁问道。
断桥确实是没看出什么端倪,他老老实实回答:“感觉头晕,师祖。”
“你觉得这是什么东西。”
“嗯。。。。应该是某种模拟实验装置。”断桥看着鱼缸里,千奇百怪的漩涡周尔反复,诞生又毁灭。转瞬即逝的纠缠毫无规律,又接连不断绵延不绝。
渐渐的,一种奇怪的直觉在脑海中浮出水面。
“说实话,我觉得它更像一个艺术品,先锋艺术。”
老人不知从哪摸出两本书,手一挥,书就飞到断桥面前。
一本是传统的纸质书籍,书名《稷下盘龙文法编绘》,作者是八重子教授。一本是纤维材料的书籍,书名《伏龙芝GS高等教材:流体动力学新编》,作者就是髦能行者自己。
“把这两本书看完,然后再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
髦能行者说完就离开了房间,留下一脸懵逼的断桥。
啥?
前一本书还好理解,大家都知道掌握盘龙文法是控弦的基本,可后一本断桥就不理解了。
高等流体力学?这和控弦有什么关系?
断桥并非对流体力学一无所知。流体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各种力的作用下,流体本身的静止与运动状态,以及流体与固体边界相对运动的相互作用与规律。
在古地球上里有这么一句名言:“好男人不当兵,好学生不学流体力学”。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这个专业太难了。
作为物理学的分支,流体力学一向以其捉摸不定又变化万千的复杂研究对象而闻名。据说在古典时期,20世纪的许多量子力学专家感觉微观世界的研究再无突破,就跑去研究流体力学。结果等到24世纪了,赫尔曼都把“引力子”都算出来了,流体力学依然是一片迷茫,啥突破也没有。
流体力学的真正发展,还是要到神圣群星帝国中晚期了。
断桥打开这本髦能行者的专着,读者序言。
“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以及更小的粒子组成。尽管这些粒子都是离散分布,做着毫无规则的热运动。但理论和实践都表明,在很小的范围内,热动流体分子团的统计平均值是稳定的。流体是一种连续物质构成的运动形式,他的温度、密度、压力等物理变量都是连续分布的标量场。。。。。。。”
年轻的学徒有些头大,他并非是看不懂这些字,只不过当这些字母聚在一起,自己忽然就不认识了。
“。。。流体力学作为基础科学体系的一部分,在宇宙开拓,交通运输,天文地理,生物医药等方面都有大量应用。本书将以流体为研究目标,通过构建力学模型、连续性控制方程,多学科交叉等方式,简单介绍流体力学的内容。。。。”
简单介绍。。。。。断桥又翻了翻目录,各种吓死人的复杂公式与条件当量让年轻的学徒眉头紧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