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袁客师(1 / 2)
五日后的巳时
赵元恺去了一趟商铺,这间商铺是赵家的杂货铺,何为杂货铺?就是卖的都是生活中的日用品,产品较杂。这些杂货铺里面有盐、糖、茶、醋等日常生活用品。
虽然东市开了听雨轩茶舍,但是长安城这么大,就只有一家听雨轩,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买东西还是要图方便,图实惠。
现在赵家的所有杂货店全部都上了听雨轩一样的冲泡茶叶、茶具等,不过这些新茶叶以面向平民为主,高档些的茶叶、茶具,还需要到听雨轩去买。价格便宜,普及的目的,就是培养老百姓的消费习惯,让这些习惯成为自然,成为他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不,随着大家的好奇心,跟风心,手头稍微宽裕一些的老百姓都会买来尝尝。一时单靠这些,销售额也是平时的几倍。
再说回赵家这些杂货铺,不仅增加了冲泡的新茶叶,同时还增加精盐。没错,就是赵家已经享用过的精盐,赵家现在用了品质更好的雪花盐,所以精盐也出现在了赵家的杂货铺里面。
唐朝初期的盐法很宽弛,很长时期是不收专税,更不搞专卖,这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特殊的时期。唐朝沿隋旧制,盐不实行专卖,也不收专税。自高祖武德初(六一八年),经高宗武周,直至玄宗开元十年(七二一年)以前,一个世纪多一点,情况都是如此。河东关内池盐虽曾设监使管理(由地方官充任),也只是为了供给京师官司或边军用盐。有时个别地方(如剑南道最大的陵井),虽零星的征一些税,且税额前后有增,但系地方税性质,以盐利自赡,不是中央统一的政策。
虽然这个时期盐没有征税,也没有专卖,但却也是管控销售的商品,所以销售盐需要官府发的盐引。同样卖茶需要茶引,卖酒需要酒引......而赵家所经营的货品都有这些个引。这个引就相当于政府允许你,可以销售某一件商品的许可证。
还有一样就是卫生纸,赵元恺经过细心钻研,改进工艺,终于提升了卫生纸的品质,现在家里用的都是最好的。不过现在杂货铺里卖的,也是两种品质。就算是这样,大多数老百姓老是不会掏钱去买这卫生纸,宁可用那小棍、石头、瓦片、树叶,也不愿意用卫生纸。说白了,就是用不起。而真正来买的肯定是达官贵人。别忘了,赵元恺将卫生纸造出来的第一时间,就给了他的朋友们用。他的朋友们都是啥身份?哪个不是非富即贵。有了他们这些家族的带动,很快卫生纸便成为长安城达官贵人家的标配。
而这种趋势正以极快的速度从长安城向着周边扩散。谁家日常不用卫生纸出恭,那就说不上富裕,更不要谈富贵。家里有下人的,就算不给下人用,自己家的家人也是要用的。就像琉璃似的,自名品琉璃的出现,谁家里要是不摆上几件琉璃,都不好意思承认自己家生活富裕。
最关键的是,这名品琉璃虽然卖琉璃,不过一些造型奇特的琉璃品,出售的总数,最多不过双十之数。说这是精品,便于收藏。这次售完,以后便不再有了。而不限量供应的琉璃,价格相对不是特别高,至少比从西域带来的琉璃便宜不少。
赵元恺带着子兮巡了一阵铺子,这些都是赵家原有的生意。现在是巳时五刻,赵元恺放才看了两家,正在往下一家赶去。
眼看就要到了,对面迎来一道人,目测不惑之年,头顶挽着道髻,身着青灰道袍,道袍半新,手里拿着一拂尘。本来是相向行走的两人,没有什么交际,前面也没有见过。就是在人群中,彼此看了对方一眼,一个没有在意,一个却愣了眼。不信邪,就再多看了一眼,不,是两眼。就这两眼的功夫,两人已经擦身而过,于是这道人就快步追上去了。
“前面的小郎君请留步!前面的小郎君请留步!”
这道人快步跑到赵元恺身前,拦住了赵元恺的去向。
“嗯?”赵元恺有些不解,又不认识,怎么还拦住自己呢?“不知这位道爷拦在下何事?”
“无量天尊,贫道袁客师有礼了!敢问尊下是哪家的小郎君?”袁客师起手行了一个道家的礼。
对方这么有礼貌,赵元恺也不好说什么。其实赵元恺对和尚道士的不感兴趣,甚至于有些厌烦。特别是和尚,屁用没有,也不能创造生产力,更没有价值,全靠忽悠信徒养着的蛀虫而已。不过他听到对方报上来的名讳以后,两眼就放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