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船坚炮利(1 / 2)
崇祯十四年二月三十日,朱喜明在广州城完成对北伐战争中全部有功人员的犒赏后,随即宣布他将再次亲率大军远征日本。
他还在誓师大会上发表了《大中华文化共荣体》的理论演讲,讲述所有受中华文化影响的国家都将会成为这个共荣体的成员。
而未来的中华帝国将会成为主导者,通过不断完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使其继续保持先进性和实用性。
通过建立《大中华文化共荣体》向天下万国宣扬中华文化,使未来的天下各国百姓都以会汉语、写汉字、学习中华文化为荣。
这也被朱喜明称为是在完成了大明国内舆论战争,对北方游牧民族战争后的又一场战争,被他称为文化战争。
这场战争的影响范围将是全天下,影响时间将是未来四百年,目地就是要用中华文化引领天下万国共同走向繁荣。
朱喜明这次出征还特意带上了郑田川与儿子朱惠政,按约定的时间带领兵马乘坐军舰启航,去与郑之龙的船队会合前往日本本土。
在经过了十多日的海上航行后,这支庞大的大明帝国战舰编队终于到达了日本国的九州岛长崎港海域。
这里是郑氏家族和田川家族经营生活的大本营,可以被称为郑氏一族飞黄发达的龙兴宝地。
虽然朱喜明是想以和平使者的身份登上日本国的土地,但要想让自视高傲的德川家族静下心坐下来听自己讲话,那通过坚船利炮展现强大武力还是不可省略的重头戏。
否则他带特区两个海上舰队和一个武装到牙齿的军团前来又有何用意?
事情的发展正如所有人预想中的那样进行着,郑之龙派去登岛送信的三名使者被德川幕府的士兵给砍下了头颅。
海港中驻守的日本士兵用竹竿挑起使者的头颅,撕毁谈判书信后欢呼着向海上的新军军舰示威。
而回答他们这些野蛮行径的是新军舰队遮天蔽日般的炮弹,所有人都相信炮弹会比书信更有说服力。
岸上那些穿着竹编护甲的矮小日本国士兵们,在新军眼中只不过是一群脾气暴躁的半大孩子而已。
那聚集在海港内大呼小叫进行示威的几百人,很快就被新军舰船的炮弹炸的突然之间就清醒了过来。
他们如同受惊的鹿群般纷纷向海岸内跑去寻找地方躲藏,但随着新军战舰炮火的延伸打击,他们又不得不向更远离海岸的内陆奔跑躲避。
而一个团的新军士兵趁机分别乘上百条小型快船向海岸快速划去,随即就展开了抢滩登陆作战。
士兵们在没腰深的浅滩跳下船在寒冷的海水中涉水登陆,举枪将那些不惧死亡冒着炮火冲锋上来的日本兵士逐一射杀。
很快就将长崎海港方圆1000步的区域牢牢控制住,为大部队的随后登陆扫清了障碍。
第一批靠港登陆的兵马是滞留在福江岛上的,田川家族和郑氏家族那些被德川幕府打败的武装士兵。
在这些熟悉当地环境的日本人引导下,新军很快就击败了驻守在长崎岛内的日军,一日时间就完全控制了长崎岛全境。
郑之龙与朱喜明并没有在长崎岛上登陆,只是由郑之豹和魏建平作为两人的代表,登岛配合田川家族恢复他们在当地的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