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大战南京(2 / 2)
“徐司令,我不同意为魏副军长的建议,我们此次来南京就是要制造恐慌和混乱的,并不是以占领为目地的军事打击。
所以我们还应该继续对南京城内的明军进行绞杀,也只有在这种恐慌的混乱中我们才能减少自身的伤亡,迫使围剿特区的朝廷大军火速回撤来缓解特区所面临的军事压力。
而不会因为攻击坚固的内皇城造成自身兵马的损失,如果久攻不下恐怕只会迫使部分明军回撤救援。
伯爷曾经讲过:‘战争就是你死我活的政治分歧,不是请客吃饭耍心眼的谈判。’”
北海舰队司令胡刚给出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建议,这也让初次领军远征的徐强有些难以取舍。
胡刚同样也是朱喜明的死忠,但他不是在政治上为国为民的死忠,而是在军事理论上的死忠。
他认为只有通过军事上的杀伤才能带动战争局势发生变化,从而掌握战争全局的主动权,军事力量本身就是用来杀伤敌人保护自己的一把利剑。
一旦这把利剑出鞘,剑刃上就应该浸满敌人的鲜血,让敌人跪在地上叩首才能达到当初亮剑所追求的结果。
徐强瞪着因连日作战未能得到很好休息而布满血丝的双眼,他看着意见完全不同的二人,又将目光移到了桌子上的南京地图上。
经过很长时间的沉默后,他用手掌重重的在桌上一拍大声说道:
“放开所有新军控制的南京各处城门让百姓们出城躲避,要注意做好新军的爱民宣传。
这样就可以把南京城内的战况,由这些逃离的百姓带出去让更多的江南官员感到恐慌。
明日我们主攻皇城的西安门方向,将城内明军全部引入皇城内防守。
肃清余敌后海军部队对西长安街各军政衙门进行洗劫,将城中还没有来得及逃跑的官员全部抓捕后进行审讯。
就按厚世伯颁布的《屠奸令》进行处置,杀上一批贪官污吏,迫使南边的明军回来救援。”
徐强最终决定结合两人的意见,对南京城内留守的大明朝廷官吏施加压力。
第二日新军放弃了在南京逐个城门逐条街道的争夺攻击,而是集中兵力长驱直入杀向内皇城,在乱作一团的南京城内新军可谓是兵锋所指无人可敌。
经过一个多时辰的冲锋战斗后,新军各部都很顺利的陆续到达了南京内皇城西安门外集结。
徐强命令在距离宫门一百步外大张旗鼓的修筑炮台,继续营造战争的恐慌气氛。
此时的南京皇城内已经挤满了趁昨夜无战事,而逃入躲避的南京各部留守衙门官员。
三千多名皇城守军站在城墙上紧张的望着城外不远处的新军士兵,却谁都不敢对他们放箭放炮。
唯恐一个不小心就会招来新军的火炮打击或是一阵排枪的报复性射击。
文官们带着家眷躲在皇城内瑟瑟发抖,都祈求着能有哪支明军快些过来救援他们。
而武将功勋们都纷纷登上城墙,胆战心惊的看着越聚越多的新军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