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钱荒危机(2 / 2)
两广特区会很快就出现严重的铜钱荒,百姓们的生活也将会陷入困顿,这样下去会造成两广特区民生的动荡不安。
所以财政部的金库中必须要充足的铜钱储备,用来应对发生铜钱荒后的动荡危险。”
毕矛康知道当前特区所面临的各类潜在财政危机,所以在用银筹银这方面还是保持十分谨慎的态度。
他也多次试图说服朱喜明,能够将他的海外建国计划再缓一缓。
不要因为年轻气盛急功近利,重蹈历史上隋炀帝和秦始皇的好大喜功之路,造成治下百姓们的苦难。
“劣币驱逐良币,这可是一场灾难,会将我们两广特区发展推向毁灭的方向。
能不能用其他的材料来替代铜料,并将那些流通中的劣币驱逐?
我们特区的造币技术可是天下第一,就算是用铁也可以做出精美无法仿制的钱币出来。
哪怕是两三个铁币代替一个铜币也是可以的,我们虽然缺铜但不缺铁。”
朱喜明知道劣币驱逐良币的可怕结果,是可以造成特区金融经济崩溃的。
“伯爷,您的这个办法很好,精美足量的铁币是完全可以替代铜币流通的。
而且还可以省下来大量的铜料,特区就可以与同样缺铜的大明属地去兑换来大量的白银。
我们的造币坊可以一个月内向财政部供应1000万枚铁币。
如果将金、银币机器全部用来制作铁币,造币坊每月供应量可达到1500万枚以上。”
宋应星对朱喜明所讲的铁币替代铜币的想法很是赞同,他认为只要特区各部能将铁币的价值保持稳定,就可以避免百姓们因为缺少铜钱流通而产生的恐慌。
因为特区金银铜币不但造型美观,压制的工艺更是先进,目前外界根本无人可以仿制。
再加上特区工业、农业、海贸业、银行业、商贸业等行业十分发达。
所以特区钱币在大明和东南亚各国中都很受欢迎,甚至出现了溢价抢购的现象。
所以宋应星相信特区铁币的发行,应该是完全可以解决铜料短缺的好办法。
“伯爷,特区还可以将铁币指定为小铜币的替代品,限令期限禁止小铜币的流通。
这样就可以逼迫那些囤积居奇的商贾大户向外抛售铜币,也可以缓解铜料短缺造成的钱荒。
我们教育部会通过《大明日报》,向特区百姓们宣扬此项换币政策。”
杨子玉认为只是单一的向民间补充铁币,是很难在最短的时间内缓解铜荒引发的钱荒问题。
不如逼那些囤积铜料和铜钱,想发国难财的商贾巨富们将手中的铜币再次投入市场。
这样做就可以达到一个事半功倍的效果,短时间内快速缓解市面上铜钱荒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