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拦车请教(1 / 2)
在万历执政的中后期,朝中齐、楚、浙三党经常发生内斗、摩擦,消耗了力量,势力渐弱。
原来退居山林水下的东林党,如微风烈火,渐渐发展壮大起来。随着岁月的更迭,原先被降职、罢官的东林党人,一个个相继被召回朝廷,虽然起初不显山不露水,但时间一长,人数则相当可观。如杨涟、左光斗、史孟麟、邹元标等均已重返朝堂。
东林党人纷纷上疏要求起用赵南星。
但由于赵南星在“京察”中曾得罪过的那些人,恐南星还朝后又与他们做对,便千方百计阻挠,所以,南星久久得不到朝廷任用。
这些情况,南星听过往高邑的官员们说起,也知道一些。就他自己来说,长期的闲居,使他不但习惯,而且渐渐陶醉于田园生活。
清风、丽日、明月,家人、亲属、朋友,都像火炭似的温暖着他的心。在朝做官时,处处小心谨慎,生怕被人抓住把柄。说话做事小心谨慎,生怕一丝不小心,触犯了权贵,危及自身和家庭。可谓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罢官后在家闲居,虽说粗茶淡饭,穿着粗布衣,但身体和思想都相当自由,连每天的呼吸都是相当舒畅而惬意的。在如此舒适而宽松的环境里,他才有感而发,写出了那么多脍炙人口的诗文。如果在朝堂之上,整天庸庸碌碌于政务,哪里会有如此大的成就?
另外,每天吃着自己种的新鲜粮食、蔬菜,呼吸着清冽而纯净的空气,过着闲适自在的生活,赵南星的身体相当强壮而硬朗,70岁的人腰不弯、背不驼,走起路来沉稳有力,写起文章来文思泉涌,大气磅礴。根本不像是年过花甲的老人。
赵南星一如既往地过着闲适、散淡的生活。读书、写作、讲学,有闲空了还到地里看看,帮家里人做些轻微的农活。
家里人和长工不让他做,怕他干不好还累着自己。
每当这时,南星就“嘿嘿”一笑:“俗话说:三年学个买卖人,一天学个庄稼汉。这农活一点也不难,边学边干,紧说着就会了。”
众人附和着说:“庄稼活确实不难。可是,老爷也是过了‘花甲’奔七的人了,累坏了可了不得。”
这天,南星去元氏封龙院讲学。这些年来,南星收养了魏广微、马整,培养出赵兴邦和李标中了进士,在高邑周围地面名声大振,多少学生的父母,都找到他门下,要跟他学。可是,随着他年龄越来越大,办学的事是无力负担了,就隔三差五地到附近书院讲学。同时,抽空为学生们辅导科考学问。
书院派了一辆高大、强壮骡子拉的车,送他回来。刚走到半路,便被一行人拦住。只听一人大声说道:“赵大人,学生施礼了!”
赵南星抬头一看,是赵县新任知县姜仲良率众官吏在专门迎候。他恍然记得,十来年前,他在讲学中,似乎见这个人听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