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陈年旧事(2 / 2)
真定县境内的莘莘学子们,听说南星收李标为徒,纷纷来到南星家。要求拜师。南星看“呼啦啦”来了一大帮人,成绩良莠不齐,如果按教李标的标准,又恐别的学生难以接受,到头来误人子弟,岂不是违背了自己的初衷?
于是,他就把要求拜师的学生集中起来,进行了一次摸底考试,按统一标准录取5名学生为徒。他与同学生们整天讲经论道,研究学问。对自己不甚谙熟的课程,就凭着名望,请资深学者来讲课,没多长时间,一所学堂就红红火火地办起来了。第一批招来的学生除了李标,还有高镜源等人。
南星的日常活动就是读书、讲学、劳动,过得非常充实,身体也日渐强壮起来,烦恼和不快已离他远去。他觉得像鱼儿游回了大海一样满心兴奋。只有在这时,他才理解了陶渊明归田园后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无限欣喜心情,也充分体会到了同父母妻儿居住在普通的农家所拥有的无穷乐趣。他愿意就永远这样走下去,直到走完这恬淡而富有趣味的一生。
吏部尚书陆光祖,这几天烦恼缠身,寝食不安。前几天,吏科给事中乔胤上疏皇上,劾奏陆光祖和邹元标二人勾结,利用手中权力,滥用私人,专权结党。
内阁长官当时是王锡爵、赵志皋、张位。对这份颠倒黑白的奏疏,内阁没有过多考虑,报神宗同意后发三科六部讨论。
陆光祖得知此事后,怒火直冲胸膛。按他平时的脾气,他非要闹到皇上那儿,辩个是非曲直不可。经同僚解劝,他才意识到自己现在是吏部尚书,属高级官吏之列,若任意乱来,不但与事无补,惹恼了皇上,说不定还要倒大霉。他这才压下愤怒,考虑对策。
这陆光祖是万历初年进士。此人性情耿直,嫉恶如仇。说话办事光明磊落,从不拐弯抹角绕圈子。论起大事来,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泾渭分明。
在他当河南浚县县令时,曾听人说过这么样一件事:在浚县境内,有一个大户人家,姓卢名冉,家中很富有,平时喜欢吟诗赋词,卖弄点文才。有一任县令在皇粮国税之外,又私自加派了一些钱粮。这卢冉也是性情耿介之人,虽说家中富有,合理的负担他一分不少,不合理的他一分不出。还串通几个乡的农民“抗税”,致使该县令搜刮钱财的阴谋难以得逞。县令恼羞成怒,派人把他逮起来押进大牢,隔三差五施以重刑。
此后的几任县令为避嫌疑,谁也不肯为卢冉平反冤狱。
陆光祖上任后听说此事,马上查阋了他的案卷,上报州官后为其平反昭雪,无罪释放。有人背后说他与卢冉非亲非故,却敢为他翻案,必是贪了卢的钱财。陆光祖对此毫不畏惧,他针锋相对地说:“对于卢冉一案,我只知道他没有罪,却不知他家贫穷还是富有。”
寥寥数语,使在背后攻击他的人再也无缝下蛆。万历皇帝曾经把一些耿介清正之臣的名字写在屏风上,其中就有他的名字。在“陆光祖”三个字下面,亲笔写了“清正”二字。陆光祖升为吏部尚书,就出自万历的谕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