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有惊无险(2 / 2)
在汝宁府推官的位置上,他倾注了自己全部心血。前任推官只知搜刮百姓,榨取钱财,乱抓滥捕,制造了一大批冤案。多少无辜的百姓被抓进监牢,受尽非人的折磨,积下了对朝廷的仇怨。
赵南星凭着善良的天性,借“义释囚徒”之机,迅速审理了大批积压的案件,释放了那些悲苦无告的良民,将真凶抓捕归案。他找来一些农业耕作方面的书籍,刻印刊行,传播给农民,提高了粮食产量和抗灾害能力。他还建议知府钱振东降低了府衙私下加派的赋税。
这一带原先教育落后,许多人目不识丁。他兴办了“同文学堂”,府衙也专门发布公文提倡,各州县的学堂雨后春笋般地开办起来。学生也逐年增多。每到一村,常闻书声琅琅。他所主张的一切,都是在知府钱振东的一手扶植下完成的。没有钱振东,他自己什么也干不成。
坦率地说,钱振东本是一个好官,他也是天性善良,爱民如子,原本也是一腔热血,抱负远大,打算干一番大事业的人。无奈过多地目睹了官场的黑暗和仕途的险恶,再加上多年的晋升无望,使他像一把原本锋利无比的刀剑,在岁月的侵蚀之下,变得锈迹斑斑,很难将它再磨得削铁如泥了。
悠悠岁月催人老。钱振东很难再产生什么激情,很难再有热血沸腾的干劲和激情了。他满足于闲适的府官生涯,稳定的俸禄,再也不想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作为了。只待任职期满,年龄到位,他便致仕回乡,重新回到悠闲自在的田园生活中去。
然而,可贵的是,他仍然雄心未勃勃,希望后来者锐意革新,把地方治理好。他懂得爱惜人才,奖掖下属。对青年官吏提出的有创见性的建议,他一向肯于采纳,并放手让青年人去闯、去干,中间出了差错,却揽到他的名下,往往化险为夷。这种可贵的品质,是身居高位的官吏中少见的。
南星从心底里感激这位知府大人。若不是遇上钱振东,他不会如此顺利地升入京城,这一段历史也须得重新改写。南星庆幸与钱振东这一段缘分。以后的岁月里,他立志不忘钱振东的知遇之恩。
在田野,他漫无目的地转了一圈,便踅回府衙。在门口,他遇上了钱振东。“大人,我正找您哪。”
“有什么事吗?”
“我就要离开这儿了,有点舍不得,到地里溜了一圈。”
“走,到我家去。今天咱俩好好喝两杯。”钱振东实心实意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