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军史小说 > 廉官赵南星传奇 > 第42章 谁主沉浮

第42章 谁主沉浮(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好书推荐: 震惊!我在和平精英破解版开直播  缠绵一梦  民间奇案之鬼怪杂谈  种田山里汉:满级娇娇三岁半  离婚后,一品战侯崛起  紫金刀  穿越第一天老爹竟给我下毒  恩仇江湖  给大佬们当替身后,我直播暴富了  为病弱少爷冲喜后,她成了掌中宝 

随着知识的增长,阅历的广博,南星和孙爌不仅学业上有了惊人的长进,对人生的思考和把握也日臻成熟。可以说,联袂执教的2年,是二人配合默契、心情极为舒畅的一段时间。共同的经历,在他们彼此的心里留上了深刻的记忆。

3年时间转眼就过去了,又逢“大比”之年。明朝科考制度是乡试、会试均为3年一次。乡试多在秋八月举行,故称“秋闱”;而会试多在春天举行,故称“春闱”。

那些终日清灯冷烛苦攻书的莘莘学子们,早已将聪明智慧磨制成一把锋利的钢刀,他们日想夜盼,翘望科考之日到来,好冲上前去披荆斩棘。古今考生趋同的是,他们的思想都是是矛盾的:既盼望科考之日到来,自己早早登上成功的殿堂;又由于自身温习功课的原因,怕这天来得太早,自己未能准备充分而败走麦城。

会试,是全国成千上万的学子们在同一水平线上的较量。虽然其中不乏有个别官吏从中作弊,从大体上说还是公正的。自隋唐以来形成的科举制度体系中,科场作弊的惩罚是十分严厉的,故一些妄想作弊的人,也不得不把爪子收敛起来,老老实实地接受知识的检验。

而对那些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才子们而言,正是大展身手的好机会。中与不中之间,是一道泾渭分明的分水岭:中了进士,使可入朝为官,飞黄腾达;不中,只能退居林下,重归田园。当然有些人也可能在地方做个小官吏,如无特别的机遇,永远不可能进入朝廷,跻身于高级官吏之列。

这一年,赵南星和孙爌、李化龙、李三才、魏允浮等人一同参加考试。这哥儿几个都是直隶同乡、国子监的同学,彼此来往都很密切,经常在一起讨论问题,切磋学问。李化龙、李三才、魏允浮等人也在京城设有学馆。会试前夕,他们都早早地关闭了学馆,给学生们放了假,专心致志地复习功课。

临考试前两天,哥儿几个在一个饭馆举行了一次聚会。大家摊杯换盏,情绪十分热烈。这些人平时恪守“禁欲”律条,不敢喝酒,只是一门心思地读书、写作,过着清教徒式的生活。

在他们将要走进考场一试锋芒的时刻,怎不令他们格外激动呢?考得好,他们将永远告别这苦行僧式的生活,登常入室,走仕宦之途——这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归宿。因为一旦授官,将意味着荣华富贵;考不中,他们或积蓄精力,孜孜圪圪,等待下次考试。或永远从科场的比拼行列中消失。在这临界时刻,他们的思想像一只冲破樊笼的小乌,自由自在地飞翔。

几杯酒下肚,大家早已是红头涨脸,喉头的闸门也早被钥匙打开,话语便如万马奔腾般涌流而出。他们闭口不谈各人的读书状况,而是大谈市井新闻、佚闻趣事、文人掌故等让人听了轻松的话题。考试时间快到了,他们没必要把自己和别人弄得心情沉重。

李三才有点酒量,几杯酒下肚,话也就多了:“哥儿们,在咱们当中,考中希望最大的就是南星了。人家从小就是‘神童’啊。咱在6、7岁时,还只知道淘气捣蛋呢。”

大家一听,都笑了起来。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书单推荐: 我死后,给老朱直播大明烽烟再起 双大秦对比:两个秦始皇都懵了 浴血江山九龙嫡 杨广偷看我日记,躺平成千古一帝 大明:我崇祯今天就不上吊了 大唐:娶植物人公主,我赚麻了 重生水浒之我是方腊 扬波万里 人在大明,无人敢惹! 游戏升级之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