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吃堑长智(2 / 2)
自从定军山被刘备占领之后,整个南郑城中的曹军都处在荆州军日夜的监视之下,这让曹操食不甘味,夜不能寐,定军山上稍有动静,曹军就一阵惶恐。
曹操向刘晔和司马懿问计。
刘晔道:“魏公,依在下之见,为今之计,最好是撤出南郑,全军退守阳平关。”
曹操略显不甘心的道:“那这不是将将士们血战得来的汉中让给了大耳贼吗?”
刘晔道:“非也。刘备占了南郑,最为不安的当是刘循小儿。刘循小儿必来攻打,待他们两军杀得精疲力竭之后,我军则可以探囊取物之势,再夺汉中。”
曹操看向司马懿,问道:“仲达,以你之见呢?”
其实,曹操是不愿意让司马懿介入军务太深太多的。
但是,对于司马懿的谋略,曹操还是十分信得过的。
甚至在曹操他自己看来,司马懿在有些地方的谋略是略胜自己一筹的。
然而,当下遇到了困难,曹操也不得不向司马懿问计。
司马懿道:“回禀魏公,子扬先生之策诚为当下最佳之计也。”
子扬是刘晔的表字。
曹操对于汉中虽有不舍,但是定军山失守,南郑其实已经难以保守。
再则,汉中与合肥相比起来,曹操更看重合肥。
因为合肥是淮西(与江东相对)的咽喉,江南的唇齿。
一旦孙权占领了合肥,他挥师进犯,向西可以攻打汝南,往北可威逼徐州,甚至可以和他曹操一争中原。
这是曹操无论如何不能允许的。
反之,如果他曹操能牢牢的控制住合肥,那就等于时时刻刻的扼制着江南的喉咙,敲打着孙权的背脊。
这也是曹操将张辽、李典和乐进三员大将部署在合肥的原因所在。
“既然如此……”曹操沉默良久,道:“那也就只好暂时放弃南郑了。”
次日,曹操派夏侯渊对定军山发起猛烈进攻。
驻守定军山的黄忠向刘备请命,要下山和夏侯渊一决胜负。
刘备问诸葛亮的意思,诸葛亮笑道:“主公无需忧虑,黄老将军也稍安勿躁,曹贼这是要放弃汉中了。”
黄忠满脸不信的问道:“定军山一战,我军虽然烧杀了曹贼一两万的人马,可是他还有十万之众,为何会放弃汉中呢?”
诸葛亮道:“我军占据了定军山,南郑已经难以保守;如果曹贼真要反攻定军山,应当是他亲自率军,如今他派夏侯渊来进攻定军山,就是为了防着他们在撤退时我军追击。就这几日,我就请主公和黄老将军高座南郑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