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有个法子一试(2 / 2)
若是想来动太上皇,还得好生掂量掂量。
因为太上皇或许循规蹈矩,可她这位太上皇妃却是豁得出去的。
当然,谢玉珠也没想着靠这么一次就让底下的官员们有所忌惮和顾虑,但若能让他们这段时间歇一歇心思也是好的。
想着这一点,谢玉珠就觉得此事势在必行。
她看向楚熠,商量的语气问:“太上皇可能允我此法?”
楚熠沉吟片刻,问道:“你想好了?若是他当众指认了你,你不光会下不来台,或许还要遭受来自盛京的申斥,许还要受罚。”
“你会罚我吗?”谢玉珠忽然问了这么一句,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楚熠。
楚熠怔愣了下,随即摇头:“孤自然不会。”
谢玉珠便笑了:“这便很好。”
只要不是自己的盟友捅刀子,其他人想做什么,她都可以打起精神来应对,至少不会伤心。
楚熠见她如此,叹了口气道:“那便依你吧。只是今日乃大婚之日不宜处置,得缓上一日。”
谢玉珠点头:“这个自然,哪有大婚之日与人对峙的?更何况,还得让流言再传一传才是。到时候我们再放出消息,说要在行宫门口叫那管事指认,为表公正允百姓观看。想来,能来不少人吧。”
楚熠有些无奈地咬了下头,便扭头对钟德说道:“按皇妃说的,去准备吧。”
钟德心中大为吃惊,可太上皇已下令他也不好再劝,只得领命退下。
等人走后,楚熠看向谢玉珠,轻叹了一口气:“你这般,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法子。”
“那可不一定。”谢玉珠却笑得自信,“太上皇莫不是忘了,这里是南临。”
楚熠不解:“这是何意?”
“南临此地,贫瘠落后,百姓识字者不足其他州一成,可见读过书的人甚少。”谢玉珠解释道,她不由想起在余老伯家中时聊到其幼子去学堂念书,才知道竟是几个县都没几个供人读书的学堂。那余老伯的幼子为了读书,不得不离家数十里地,一个月才能回来一次。
“百姓开蒙者少,若我们只事后澄清,能想明白这中间弯弯绕绕者恐不过寥寥数人。但若是直接让他们看,直接当着他们的面掰扯清楚,他们反倒会接收得快。”
说白了,就是受教育文化水平低下的地方,就不能用斯文人的那套方法。
这一点的灵感,还是来源于谢玉珠曾经下乡见过两家人闹矛盾,一开始也是一方到处说另一方的坏话,另一方知晓后便同听了谣言的人解释,可效果却不大。被造谣的一方忍无可忍,选了一天到造谣方门口破口大骂,双方你一言我一语,反倒是将事情掰扯了个清楚。
而看热闹的村民们也都搞清楚了前因后果,都不用被造谣的一方自己挨家挨户解释,那些围观了吵架的村民就自己将事情的真相传播开来,谣言就这么止住了。
谢玉珠觉得,此法在南临或许也有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