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漫云女子不英雄30(2 / 2)
说起这个,他由衷地感激乔书媛,将任老师带来了这里。
“还有任老师研制的霰弹枪,是近战的火力喷子,实验时,我们一行人都惊呆了。”
两人之后又说到面对小日本的空中战机的问题。这个更棘手,他们西南界压根就没有空军,更别提飞机了。
本来只能干瞪眼,硬抗,可想而知,一旦小日本的轰炸机飞过来,损失必是不可估量。
但书媛针对日军空袭也做了部署。
她真的很聪明!黎璋当时看完书媛给他的信,只有这个感慨。
她真是现学现用,西南地区的兵工厂在城郊的岩洞内,当时想着隐蔽,不易被攻击到。她提出面对小日本轰炸机的袭击,一是防御,二是回击。
一是防御。这个得西南军来做,既然兵工厂设在安全的岩洞内,那么,各个城市内,是不是也可以开凿岩洞?作为防空洞,并鼓励私人挖洞。
可以作为战时的隐蔽所,供老百姓躲避战火的袭击,还可以把工厂搬进这些岩洞内,作为生产所,继续进行生产,给前线的士兵生产衣服棉被;大批的粮食可以囤在岩洞内;还可以将战地医院搬来,各种重要的药品隐藏在此处……
二是回击。这个就交给国民政府吧。她很笃定地指出,国民政府有自己的空军部队,不仅如此,国民政府的战机都是高价从英美法日、苏联等国购买而来的。
只要国民政府想打,空军部分还是可以拼一拼的。问题就是,西南地界值不值得他们和日本人拼一拼。
这就得看她此番前往金陵城的进展了。
显然,书媛那孩子成功了——她成功说服了董主席在日本人对着西南地界兵临城下时,发表了抗日宣言,正式接收了西南军的投靠。
而黎璋,虽然白天在和各市的西南军督军开会,商讨计策,但他在看到这封信的同时,就开始研究她所说的方法的可行性。
然后,他发现,这不是纸上谈兵,而是根据他西南地界的地形地貌、现有兵力和装备情况,整合出来的一套切实可行的策略。
这套策略从海陆空三方出发,融合了防御和抗击,将西南军的伤亡降到了最低,战斗力发挥到了极致,尽可能去挽救老百姓的性命,既考虑到生存问题,同时,还能达到有效打击日军的目的。
不得不说,黎璋看完这封信,除了想着尽快去实行外,他一时根本想不到比之更好更全面的方法。
所以,这些天,他也没闲着,私下调兵偷偷部署下去。
比如说开凿岩洞,再比如说在风碑镇设置炮台,配备布雷队、烟幕队和数百名官兵,封锁住河道……
这么大的举动,调兵遣将,如果这封信是写给荣廷的,就算他敢义无反顾地去做,底下的人也未必服他,照他说的去做。
所以,昭颜让祝诚把这封信直接给了黎璋。
但凡黎璋在抗日这件事上犹豫不决,或者呈现出向日本人靠拢的姿态,她都不会跟他说这么多。
他宁愿选择归顺国民政府,也不愿向日本人妥协,已经表明了他的态度。
他兴许不是个好人,也曾做了不少鱼肉百姓的事,前世,还杀了许愿人,但是,昭颜在此刻,终于能理解许愿人的心情。
杀黎璋报仇是简单,但是,原本局势本就不稳的西南会动乱,只有黎璋有这个影响力,能稳住整个西南军。如果黎璋愿意抗日,许愿人愿意摒弃前嫌,放弃为自己报仇,甚至还愿意尽其所能去帮助他。
她曾说过: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让昭颜为之泪目。
这么一个好姑娘,她怎么能让她失望而去。如果最终,她用尽不违背这个世界自然发展规律的所有方法,依然阻止不了大屠杀,阻止不了长达十四年之久的日军侵略……那么,她就算违背天道,遭受惩罚,也要凭一己之力,将时局扭转。
——分割线——
日本当局和国民政府的谈判,持续了半月之久,最终也没能达成和解,和双方的预期都相差甚远。
在英美等国的多次调解下,国民政府迫于列强多方压力,做了一些让步。
和西南的黎璋都沟通好了,实在不行,就答应日本人的条件七——让他下野,第九军的军长换成黎荣廷就行了。
国民政府代表已表明立场,私下答应日本当局的第二、六、七、八条件,并且赔偿一百万大洋。
董主席的意思再明确不过:我可以承认你在中国的既得利益,但是,你不能再进一步了。
日本当局表面上回应,要回去再商量一下,做出一副友好的姿态,也给足了英美等国面子,但转身就又把作战计划推到了最前端。
日本人的军舰在二十多天前,集结在西南地界外,就不曾离开过,本意是想给西南军造成压力,可显然西南军根本不买账,驻守的西南军丝毫不为所动。
尤记得当初他们这招对西北军孙寿南时,西北方面军人心早已涣散。
终于,日本谈判团笑眯眯地说要回去商谈,希望能达成和解,离开金陵城的第二天深夜十一点时,日本军队突然向西南边界的小镇邻泉镇发起袭击,炮轰小镇,进攻最近的祁安市。
因为早就防备日本人的攻击,邻泉镇的百姓早在几日前,已经被转移到了其他地方。
但是,偷袭发生在深夜,即便有西南军守夜,但炮火猛烈,杀伤力极强,又这么猝不及防,依然对驻守的西南军造成惨重伤害,有的甚至在睡梦中就被炮火夺走了生命。
日本人借着西南军袭击他驱逐舰和巡洋舰,不顾人道主义,关押和虐杀其侨民,为拯救在西南地界被关押的侨民为借口,实则完全不顾其侨民的生命安全,率先向邻泉镇发起了偷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