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测试(1 / 2)
三月十一日,上午九点整……
本来需要三个月左右的初试提前了,不过,仅仅是运气罢了,最多说比较巧碰到,不能代表技术。
……
这个测试是不需要带上飞行器的,只需要单独拆出来试就可以。
原先所说的"电量变换速率"将揭晓。
一般,我们说的是电量变化,这是对电容器或者电池这样的东西的。这个不适用吗?也不是,只是稍有不同,对不同的东西,肯定要改改名字的,这已经是传统了。
新一代的飞行器不靠空气提供电量了,那些玩意儿太弱,以外置电源将电子注入或抽出供体材料,这样也可以达到效果,而且比原先要节省能量,没办法,电池卡的死死的,只能缩减消耗。
电子剥离(实际上不叫剥离哈,只是方便理解罢了)需要一定的电势差,如果供体材料所需电势差高于导线所需,那么电源优先对导线电子做功,也就是,先把它的电子抢了,显然,这样就失败了。
所以供体的选择非常重要,但是必须明白一点,不能是单纯的金属,如果是金属的话,自带静电屏蔽,这时候有电量了,但又有什么用呢,而且金属导电,很容易将电量浪费掉。
非导体传导呢?
它电势条件方面比金属强?开玩笑是吧?
如果这样的话,那它就不是绝缘体!到时又免不了"漏电"不是?
所以这里就没加太奇妙的东西,简简单单就好。
供体材料是金属,但是整个元件不能是纯金属,而且要把整块金属分成小块置于不同的陶瓷限制层内,为什么要这么分呢?
这需要从原理层面讲起。
前面说过,供体在电池提供的电势差作用下失电子带电,其实,这个失电子带电的过程也是与电池电势逐渐平衡的过程,也就是说,电子失去一定量后,金属体这边的电势与电池相等,不再失电子(得电子的另外说吧)
把它们分开是将它们变成并联电路,并联是什么情况,我想这是无需多解释的。这样就可以多提供电量了,不是嘛?
为了降低重量,只能选锂,因为它相对较轻,不过相对整个飞行器,说实话,不降多少。而且为了限制锂结晶的晶枝乱长,不得不用上最新的陶瓷材料,不过这是没办法的事。
(到了这里,会不会有谁质疑:一个电子的电荷量那么低,能托起飞行器?这个问题要回答的话,非常简单,一摩尔物质的粒子数量大家是知道的,实在不懂也可以自查。)
金属锂得失电子的速度我们是知道的,如果放开限制的话,一个不大的锂金属电池可以在三十秒内较安全的充满,同样可以非常快的耗完。那为什么前面又说有变换速率的限制?
我们所理解的那种情况是金属锂电池,要直接套用可不行。情况不太一样,这里需要让它带电,显然,让一个原本电荷平衡的粒子带负电是"比较"麻烦的事情,而且它还是导电性极强的金属,这显然不可能说什么摩擦……之类的,它总能把电子吐回给你的。(这里不存在击穿的可能,新型陶瓷电阻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