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隐藏的东西(1 / 2)
十一月二十九日,上午八点二十九……
经过半月多的准备,终于可以"试试"了。没错,就是试试,她没有觉得可以成功,因为就不用计算都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拿出的数据也漏洞满满,比如:只有好的部分,没有坏的部分——不是不想有坏的部分,而是条件不允许啊,会炸的。
这次估计就是听个响吧,反正她不觉得可以成功,倒是这个高压操作室,创意不错,她想到了其它用途,这里完全可以用来研究深潜材料了,而且还绰绰有余!
其实本身上这个操作室的材料其原始抗压能力可能还比不上最强深潜材料,但是,架不住它"厚"啊。为了加强抗压这种特性,必须改改结构。
采用不对称快速结晶的方式处理后的陶瓷,其内部的残余应力间接的提高了陶瓷抗压强度,为了隐藏脆弱的"边""尾""角"等部分,只能将外表面加工成球形,嗯或许,应该是注模的时候就要成球形。
所以,这是一个"大陶瓷空心珠子"。
整个高压操作室只有那么几种可以称为技术障碍的技术。陶瓷材料配比及加工工艺算一个,非对称快速冷却算一个,还有一个"门"算一个。
材料配比及工艺是什么情况,我想我不需要多说,还是那句话:合理的蒙配比。
所谓非对称快速冷却,这个得解释一下。
都知道的,残余应力这个东西,多数情况下是不好的。比如某金属材料,如果它内部有太大的残余应力,那大概率直接加工工件会失败,而且就是不怎么加工,放那里也可能变形,这样就用不了了,因为表面精度已经废了。
但是,大部分终究只是大部分,现在说的就是小部分。
当陶瓷冷却时,外部总是先冷却,没问题吧,如果速度够慢的话,陶瓷表面来不及硬化,刚产生的应力就会通过改变组织结构来释放掉。
现在,快速冷却,应力产生时根本来不及释放就被锁住了。前面没有提为什么有应力产生,其实很简单,热胀冷缩嘛,谁都懂的。
这样处理过的陶瓷表面非常致密,强度不必多说。
好了,再回到材料的问题。
陶瓷是什么性格谁都知道,它有很多硬材料都有的通病——脆!
铸铁、玻璃、陶瓷快速冷却时常常产生裂纹,这样的话整个都没法用了,因为只要有半丝裂纹,那么在几百万倍大气压作用下必定崩溃。
铸铁和玻璃是被直接淘汰的,因为它们可变性不足,可能性太小了。
按道理讲这样的材料违背了陶瓷的性质。倒不是说没可能了,只是认真去钻研的话,估计要耗费不少时间与金钱。但是,我们没有少听说过单抽出货的故事,没错,就大概是那种情况,虽然不是单抽,但相对几乎不可计数的"试坑"次数来说应该也差不多吧?
最后,这么大压力的操作室,给开个门,这个难度你是知道的。同时,这里也是对加工精度要求最"狠"的部分,如果说前面的一一些非常非常小的细节还可以糊弄一下,那这个就真的糊弄不得,因为这个门要求在空心室内部直接形成,而且其原理跟球形室一样。
这就意味着我们很难用机器二次加工赋予精度,大概率成型时精度是多少就是多少,要是一般的东西倒罢了,可是这里不行,弧度必须对上,否则有缝隙就不密封,直接就意味着失败。
不过所幸,"门"如果精度不够的话不影响原来的球形室,我们可以直接轻击其应力集中点,这样即可直接摧毁重制。试个几万次左右就差不多可以得到符合要求的产品。当然,如果现在要制造的话肯定不要那么多次了,毕竟他们有经验了呀。
不过,这次时间用的不多,显然,他们用了其它办法。
那这么复杂的步骤,怎么不直接用密封圈或密封条呢?那样多省事儿啊?
要是几百倍大气压还真就用了,但是现在这种情况我们还是要老实点,不要想着搞捷径,不然可能要付出一些代价。
可以在里面工作的机械臂也算有点技术含量,要求内部几乎没有空隙。不过,这个挺好解决,不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