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民族融合(2 / 2)
他呆愣片刻才反应过来,“鬼啊!”受到惊吓的阿巴千户双手撑地,连连往后退。
“嘶~原来是个胆小鬼!”为首之人揭开面罩,正是喜欢打伏击战的沈将军,他吩咐亲兵,“这人定是探子,且带回去拷问。”
阿巴千户被押入汾城受审,正当他以为自己小命休矣时,却没想到得到消息的龙大当家,竟然对他颇有礼遇,吃穿用度都尽可能地优待。
这样做派,好似两人不是生死对头,反倒像是许久不见的好友一般。
别说阿巴千户受宠若惊,沈将军对此也很是不解,在府衙议事之时,他便直接问道:“既然知道他是北国人的千户,为何不杀了?”万一逃回草原,怕不是又要卷土重来。
章小林摇摇头,“杀不得。”
“为啥?”沈将军气得跳脚,忍不住喊道:“慈不掌兵,你们要千万不要有妇人之仁。”
潘知府叹口气,安抚他道:“我们就算打退莫日根的军队,但以后怎么办,北国的地理条件注定两国不可能友好下去,几年后他们的铁蹄仍会踏入楚国。”
北国人都是放牧为生,有草原、有牲畜的地方就是家,真要杀尽那是不可能的事。
沈将军不满道:“他们敢过来,咱们再杀便是。”
“你冷静点!”辛将军对章小林道:“要不,劳烦你再解释解释。”
章小林点了点头,耐心地向众人解释对北国战俘的处理意见。
众所周知,北国位于苦寒地带,生态环境恶劣,境内大部分都是草原,森林和农田稀少,百姓们生存压力巨大。
由于草场承载有限,人口越多,各部落都会强大自己的武装,抢其他部落的草场生存,此时草原趋于分裂。
反之人口过少,则各部落会联合在一起,共同抵抗恶劣的自然环境,延续族群发展,实在活不下去,就会大举南下打草谷,抄完物资和女人就跑,也没想着占领楚国地盘。
可莫日根上位后,他反对这种强盗思维,其目标是举全草原的力量,一举拿下地大物博的楚国。
以后北国牧民也可以像楚国百姓那样安居乐业,不受黑灾、白灾之苦。
如果汾城军执行裴将军的三光政策,短期来说,效果很好,能死死压制住着北国的发展,但长期下来,必会使北国人同仇敌忾,加剧两国矛盾。
在种种条件下,北国再次大统一,诞生雄主是历史的必然,避无可避。
章小林劝道:“最好的办法是民族大融合,而不是一味的屠杀,当然现在还是以剿抚并存为主。”
沈将军听完有些懵,“你想得可真够远的,那留着这位叫啥来着?哦,阿巴千户,有什么深意吗?”
章小林继续解释了一通,如果通过减丁,挖壕沟、筑长城的方式,削弱北国实力,倒不如扶持几大部落,从而掌控整个草原。
当然几大部落也并非那么好控制,靠单武力并不能使他们听话,还得举起宗教的大旗,进行精神控制。
总而言之,阿巴千户暂时还不能死,他可是以后两国的黏合剂。
裴将军拱拱手道:“确实是这个理,要想两国和平,是得做长久打算,打打杀杀只是治标却不治本。”
沈将军摊手,“好吧,你们说得有理,不过北国这事好处理,但京城那边又怎么办?”
北国属于外部矛盾,能打便打,打完再安抚便是,可楚国却是打断骨头连着筋,不好下手。
而以高太尉为首的文官集团势大,早已里里外外控制了整个朝堂。
即便他们打败了北国,高太师等人怕是会主动将战果送到北国手里,大伙出生入死等于白干,这谁能忍?
府衙内众人互相对视,潘知府似乎早有决断,他道:“不如我们将各自的想法写在手上,看看是否一样。”
这个办法好,潘知府吩咐陈押司取来几支毛笔,大家各取一支沾好墨,互相避着,在手心写下几个字。
“怎么样,写好了吧?”潘知府看了看众人都已放下笔,便道:“那咱们喊一二三,齐翻开手掌。”
“一、二、三!”众人齐声喊道,翻开手掌。
果然几人的想法都不谋而合,章小林写的是,“清君侧!”
沈将军一字一顿道:“杀高贼!”
“进京,复辟!”,这是潘知府所写的,考虑也很长远。
众人齐齐大笑,看来英雄所见果然略同,是时候率领大军清除朝廷的奸臣,扶小皇帝重登大宝。
裴将军沉声道:“如今莫日根退回台城,肯定会命各部落核实国内情况,不如我们趁此机会训练骑兵。”
那么多马还得训练磨合后,才能当战马使,而且这些马一无笼头,二无鞍具,木工们得加班加点赶工制作。
潘知府掌管后勤,立时应承道:“你们只管学骑马,其他的事情包在我身上。”
随后几天,全军兴起了骑马热,原本的步兵都要试着改当骑兵。
刚开始,士兵先学上马,好在有马蹬子,上马倒也不是难事,就怕马儿不听话,人才爬到一半,马儿就往前跑,若是操作不好,脚万一挂着蹬子挣脱不脱 ,会被马儿活活拖死。
有经验的老兵们终算体验了一把当教官的感觉,时不时地便要训斥新手一番,颇有些像现代社会的驾校教练。
学会上马后,便是学着控制缰绳,感受着驭马的节奏变化。
这么多人都一同学习,相互间便有着竞争,士兵们学习热情高涨,倒把马儿给折磨得够呛。
当然训练的结果是卓有成效的,汾城军组成了一支火枪骑兵队,比北国的弓箭骑兵威风多了。
而另一边,莫日根的猜测也得到了证实。
当部落族人涕泪交加地描述着老营盘惨状时,莫日根气得捂胸吐血,“楚人何敢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