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改名启明(2 / 2)
“是,小人明白,小人明白。书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今日我大明王师到了这里,这里自然就是我大明的疆土。我等一定为我朝廷大军当好向导,助我王师,开疆拓土。”
“助我王师,开疆拓土!”王先生一说完,剩下的两位也赶紧附和。
“哈哈哈,好,王先生,不知你尊姓大名啊?”田瑞擦了擦手,对着下面的那位王先生问道。
“回田大人,小人姓王,名伯勋,表字少兴。祖籍金陵府,来到此地,已经十五年了。”王先生到了实在,田瑞就问了问他的姓名,这位连自己的祖籍在哪儿都说了个清楚明白。
“嗯,伯勋,字少兴,好名字。从今天起,你就是启明县的县令了。另外两位先生就先做你的副手,待咱们打下来更多的地方,在到新地方赴任。”
“啊?田,田大人,老朽,老朽成县令了?大人莫要说笑了,老朽连秀才都不是,如何能当县令?再说启明县在何地?”
“我说你是,你就是!至于启明县嘛,本督将这个什么马尼拉,改名为启明县了,以次来纪念先烈。”
王伯勋等人互相看了看,都不知道田瑞口中的什么先烈是谁。反正这个时候人家说了算,他说叫启明县,那就叫启明县了。
“王伯勋,本督任命你为这启明县的县令,如何组建衙门,这个本督会派人给你帮忙。不过,你这个县令第一个要做的事情,就是给我征粮。规矩呢,只有一条,那就是不能抢国人的一粒粮食。至于其他人嘛,老子看不见,也不想看,你明白了吗?”
“明白,下官明白。”王伯勋还能有什么不明白的?那就是只能抢外人的,不能抢国人的呗。这个要求对他来讲,那根本就不算是什么要求。他本来就是当地的国人推举出来跟田瑞交涉的,现如今不仅完成了大家的心愿,甚至还给自己挣了一个官身,这种好事儿真的是百年难遇啊。
王伯勋等人退出去后,立刻就有人给他发放了盖着蓟州总督府大印的文书,甚至连启明县县令的打印都是准备好的。看到这些足以证明,人家田总督是早就准备好的,至于为什么是让他来当这个县令,那只能说是他命好了。
无论如何,也得帮田总督把事情办好了呀!一旦事情办砸了,这个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可就是别人的啦!
死死抱着这些东西的王伯勋,在心里狠狠的发誓道。等他从这个总督府走出去的时候,不但他的身后跟上了一个雇佣军小队,他整个人的气质也陡然间变了。
不就是征粮么?这个还能难得住他?要说粮食,吕宋可是真的不缺的。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让这里的田地异常肥沃。而且不单单是土地肥沃,连气候都是终年温暖,一年能产三季稻米。
所以,在这里只要不是懒得出奇,大多数人是不会为肚子发愁的。也正是因为这样,尽管当地人生性懒惰,但他们的家里却是不缺粮食的。尤其是那些欧洲人开设的种植园里,虽然更多的是经济作物,但其实粮食也是不少的。
就这样,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王伯勋带着手下的爪牙(雇佣兵)们,开始在整个启明县的范围内兴风作浪。王伯勋想出来的办法那是简单直接的,他告诉当地人,现在大明王师已经打垮了奴役这里的欧洲人,已经将这片土地,纳入了大明的国土。因此,当地人必须要编户齐民,上交赋税。
至于缴纳赋税的额度,王伯勋定的数字骇人听闻,在当地人不断的反抗后,王伯勋一边出动人手打掉那些冒尖的,一边又编故事,说什么大明皇帝体恤大家的辛苦,于是将这个数字又降低了不少。
众人看着那些闹事的被砍了头,再看看现如今的这个数字,咬咬牙还是能够拿得出来的,于是只能接受了王伯勋的“盘剥”。
而王伯勋也会来事儿,每一个上缴了赋税的当地人,他还给人家发放一个证明,并且告诉他们,大明是最讲道理的国家,只要今后遇到了士兵盘查,只要拿出来这个粮民证,就能保你在这里的平安。
王伯勋之所以发放这么一个粮民证,也是被逼无奈想出来的办法。毕竟田瑞是要走的,这里的大军也是要走的,一旦他们走了,那这里的当地人可是比国人要多得多啊。真要是把这帮人得罪狠了,万一到时候跟他清算怎么办?
“王县令啊,这个问题你不用担心,保安军虽然会走,但我可以给你人啊,而且还会在此设立一个军营,组建一只常备军守在这里。因此,你告诉这里的国人,家中有十六岁以上,二十五岁以下人丁的,全部要过来参军。”
“啊?大人,您要在此地征兵,这,朝廷……。”王县令吓了一跳,征兵这种事可不是随便就能干的,田瑞一个领兵大将,要在海外征兵,难不成他要造反,自立为王了不成?
“本督是朝廷册封的蓟州总督,辖内事物自由我总督府自决。不过是设立一个军营罢了,算不得什么大事。”田瑞毫不在意的摆摆手,他明白这个王县令的意思,不过他也是真的没当回事。
在此地征兵,建立一支还算过得去的军队,自然是为了保证这里的平稳。尤其是现如今这里的国人明显要比当地人少的多,没有一支能打的部队,如何能守住这里的利益?
而且,他经过反复思量,最终还是没有在这里实行分田到户的政令。不是他不知道给国人土地会得到多么大的支持,但现如今这里才几个国人?真的要分田的话,那你给不给当地人分?你要是不分,人家分分钟就会拿起刀枪来造反。
到了那个时候,保安军就是再能打,也挡不住当地成千上万人的进攻啊。一旦发生那样的事情,只能将保安军的力量都牵扯在了这里,那就太得不偿失了。
于是,田瑞在这种时候只能选择用钝刀子杀人了。办法嘛,也很简单,那就是民族大融合。用西方人的说法来讲,那就是移民。只要将国人的人数提升了,将当地人变成了少数民族,那到时候儒家有的是办法让这片土地成为大明朝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欧洲人信奉宗教,他们最常用的殖民手段是用用宗教开路。而东方人信奉文化,他们更擅长用礼仪道德,锁住你的思想,禁锢你的精神,让你从心底里自发的觉得人家说的就是真理。
现如今大明朝最盛产什么?当然是读书人啊,儒家的门徒简直要多少有多少。你可以说这群人读书有点儿读傻了,但连他们自己都无比相信的东西,拿来“教育”人不是最合适不过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