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姑母赠礼(2 / 2)
宋大姑又气又怒,推攘半天不见他睁眼,没奈何只得吆吆喝喝的走出房,叫双喜嬷嬷包了两件衣裳,雇了辆车直奔七弯巷。
这事非同小可,她留在家里等消息也是一宿睡不着,干脆来宋家问个明白。
宋姝三言两语简略说了与徐文睿相识的经过,将他办案的事全都隐起来不提。这是昨夜同宋明川商议妥当的,官家之事不好乱传,免得说错话引出乱子。
宋大姑听得愣怔,闷着不说话,想起一事,问道:“他既能在温塘县衙出入,人人叫得一声‘大人’,想来这姓名官身不是假的。只不知家里境况如何,有无房产土地、父母兄弟又是个什么脾性,你爹爹可有打听?”
“爹爹未曾提过。”
宋姝摇了摇头,想说两人脾气投缘,又喜他英雄人物、重情热心,家里有多少财产不放在心上。
两个人都年轻,有手艺、肯吃苦,何愁日子过不下去?
不知怎地,在爹爹面前可以坦坦荡荡承认对徐文睿的情意,当着别人却不好意思说出口。
宋大姑想了想,又苦口婆心的劝她,道:“虽说本朝兴男女婚前相看,可你这孩子也太胆大了,哪有不打听家境就许了人家提亲的?年轻时候只觉得有情饮水饱,却不知贫贱夫妻百事哀的道理。”
“若他家父母妯娌是个市井难缠的,撒泼耍赖无所不能。你自幼娇养着长大,偏又没什么手腕,将来怕是要吃大苦头。”
“这是终身大事,岂可草率?便不能立刻去上京城打听,也叫他赌一个咒,永不得负心。”
一席话说的宋姝通红了脸,低了头,连连点头称是。
于理来说,同徐文睿的婚事着急了些,于情来说,又觉得水到渠成。
“姑母莫担心,即来了便住下,明日他来家里相见,您帮着掌掌眼。侄女看他为人狭义坦荡,不是那等私藏坏心的人,您一见便知。”
宋大姑细细打量她神色,忖度道:这丫头看样子是动了心思,她素来眼高,可见徐郎君果是个英伟不凡的。
亲侄女自是望着她日子过的和顺,凑巧那人又是个衙门官身,往后亲戚往来说不定倒是我儿郑源的一番造化。
不觉眼泪汪汪的,又叹了一口气,“你自家愿意,我还说甚么?”
说着从袖中摸出一对玉蟾蜍镇纸来,乃是昔日从上京城郑家分得的旧物,制作精工,是件难得的古玩。
她将此物交付到宋姝手上,笑将起来,“玉蟾蜍主富贵、财富,姑母这件礼物虽说俗气了些,却是真心实意盼着你往后富贵荣华,夫妻和睦。”
宋姝脸颊微红,看那玉蟾蜍光润可爱,细白的玉色中隐隐透着一抹翠色,想来是郑家家传之物。
赞道:“姑母厚爱,这般好玉色,我从未见过呢。只是徐郎君是个武举,挥起几十斤的刀枪虎虎生风,却偏偏拿不动几两重笔杆子,倒是委屈这般好的镇纸。”
“你这促狭鬼,莫要推辞。”
宋大姑笑的前仰后合,神采飞扬,“武人也有重情的,书生也有薄性的,只要你们两人合了心意就是良缘。这玉蟾蜍一对成双,寓意又佳,姑母与了你们做定亲的信物吧。”
又同她商议明日待客所需之物,“徐郎君约你表兄同来,他们俩高低算个同僚,既知根底,这宴请礼仪不过走个样子,干果、茶点,挑拣个几样摆着便可。酒肉饭菜倒要多备着些,都是青年男子汉,酒量深、饭量大,让客人们吃不饱面子不好看。”
说话之间,天色已晚,夜空里推出一轮明月,晚风带着些暖意。
宋明川带着小童,披星踏月归家,立在巷口轻叩门扉,高声唤人。
附耳过去,听得院内脚步纷杂轻盈,欢声笑语不断,他忍不住嘴角扬了又扬,眉梢眼角俱是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