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清官赵文清(2 / 2)
“本县是清远县知县赵文清,那请问公子在哪里高就,断案帮了忙,现在还要唠叨一顿酒饭,连公子是什么高人都不知道,岂不是无知。”县太爷到这时才敢问严世蕃身份。
严旬插话道:“知县在我们少爷眼里就是一个小小的七品芝麻官,少爷今天帮知县是知县你的福气,同桌吃饭更是看得起你。”
“住嘴,你一个随从知道什么?胡说八道。下去到门口守门去。”严世蕃生气了,这种场合严旬插话是有失身份的。
县太爷和读书人都不好意思,县太爷说道:“如公子不方便告之就当本县没有问,请公子海涵。”
严世蕃笑着说:“请两位不必介意,下是本公子不说,是有难言之隐。两位请举杯,咱们干一杯。”
这种场合严世蕃不想表明身份,特别是在读书人面前不想表明身份,所谓的道不同不相为谋。严世蕃想与读书人也就只有这一面之缘,今后是不会见面的,又何必多此一举。
几杯酒下肚,赵知县话多起来,而读书人始终难得说话,你问他才答。
严世蕃很喜欢赵知县的做事风格和办事效率,从今天一些事情上就能看出。而严世蕃也需要有这样的下属,他也要为他今后做打算。
“赵知县,如果你今后莫名其妙地升官,希望你不要惊奇。本公子就喜欢你做人老实诚恳,办事讲究效率。”严世蕃说出了心中所想,先给赵知县许了一个愿,他想用这样的人。
赵知县从严旬一个下人刚才的话中就听出了面前这人是一个不凡之人,所以听了严世蕃的一番话也不惊讶,接道说道:“下官就承公子之情,今后愿效犬马之劳。”
读书人倒是惊讶了,这什么人,这么年轻就敢对一个知县许愿,难不成是当朝大人物,但一想二品三品的京官,没有这么年轻的,于是只当严世蕃是酒后狂言。
严世蕃也不计较,读心术可以猜到读书人的心思,但严世蕃的心思根本就不在乎读书人。
酒足饭饱后严世蕃叫严旬去买单,临告辞寸严世蕃叫严旬取一百两银票送读书人道:“庄先生,到武昌会朋友就不必借宿农家,还是住店吧!先生现在也是有身份之人,不要不珍惜身份地位,”几句话把读书人说得自地无容。
分手后严世蕃乘车继续赶路,严旬赶着马车说道:“少爷,不是小人说你,你就是什么人都想结交,浪费银子不说,别人会帮少爷你吗?”
“你小子懂什么?多个朋友多条路,少个敌人少堵墙。我帮他是我的事,他不帮我是他的事,付出总是有回报的,只是多与少而已。”严世蕃给严旬上起课来了。
回到京城后严世蕃又老老实实到衙门去应了几天差。
这时的嘉靖帝已对道法着迷,根本就不上朝理政了。朝廷的重大事情都是内阁通过司礼监转送皇上御览,然后再发出旨意。有时皇上对内阁的处理不太满意,就会发回内阁重议。
皇家追求长生,这是哪朝哪代的皇上都要上心的,嘉靖帝也不例外。成天就同道士搅在一起,寻求什么道法升天。
朝廷首辅夏言对嘉靖帝迷信道法很不满意,不敢公开抵制就采取软磨。然而嘉靖帝已是着迷,不可能自拔了。
皇上老子兴献帝入太庙之争首辅夏言是持反对意见的,但朝中大部分人官员为维护皇上尊严,都支持嘉靖帝。最终是嘉靖帝取得胜利,表面上虽说没有怪罪夏言,但对夏言渐渐疏远了。反倒是严世蕃的阿爹严嵩渐渐被皇上信任。
夏言是一个做事的干臣,对皇上搞歪门邪道虽不敢明着反对,但一直就在暗中抵制。如献青词和接受皇上的藤编头笸戴在头上等。其它大臣都是老实戴上自以为荣,而夏言就是不戴,还说是有辱朝廷尊严。
皇上听信道士要在宫内修道观和接引殿,又要大兴土木建设工程,而皇家用的木材一一楠木则是产自西南边垂的云南。
皇上下旨在四个月内采购二千根楠木进京施工,旨传内阁急办,而内阁将旨意发工部急办。工部尚书韩杞大人一看旨意吓得大汗直流,凭他的办事能力要采购这批楠木,没有半年是无论如何也办不到的,何况每根楠木的采购价白银一百两也太少,四个月办好这是要他的老命。
皇上旨意不可违抗,韩大人就向内阁叫苦,提出一大堆理由要内阁解决,而内阁考虑只是把采购价每根提高五十两,其它事就要工部自己想办法完成旨意。
韩大人火急火燎,工部根本就没有这样办差能力的人员,总不会自己出马吧!而工部的下属官员一听这事,每个人都摇头表示办不好这个差事。
不知是哪一个冒失鬼下属,说工部可以在其他部借调人员办差,就是办砸了工部也好推责任。
严世蕃被户部借调办差一事韩大人是知道的,何不上报内阁借调严世蕃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