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严、宋斗智(1 / 2)
公元一五三六年(嘉靖十五年),礼部尚书夏言入阁,调时任南京吏部尚书的同乡严嵩到京,接替夏言的礼部尚书之职,严家从此步入了升官发财之途。
在嘉靖时期,经过“大议礼”之争,礼部尚书都是皇上最信任之人,礼部尚书是最有机会进入内阁的。
时年二十三岁的严世蕃在左军都督府任都事,从六品官职。由于严世蕃聪明绝顶,办事认真,很得上司的信任。加之严世蕃做事圆滑,办差效率高,凡有棘手事情都是委派严世蕃去办,桩桩件件都让上司很满意,所以严世蕃就是成了一个很随性的人。有差就办,无差就到处游玩,上司也不过问,遇到难解决的事严世蕃就亲自出马,就没有办不好的。
严嵩到京任礼部尚书不到半年,严世蕃又调任顺天府治中,正六品官衔。
当别人还在拼死拼活读书科考入仕想获取一官半职的时候,严世蕃已是六品官职,虽说受到了阿爹严嵩是礼部尚书的影响,但终究还是严世蕃个人能力超群,特别是他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哪个上司不佩服的。
顺天府是京城衙门,办差会接触京城各式各样的人物。由于严世蕃是未经科考入仕,有许多人就会妒忌,也有许多人不服气,认为这种官二代是倚仗老子势力,没有什么本事。
而严世蕃恰恰就出乎许多人的意料,同在国子监读书,严世蕃就是那种出类拔萃之人物。反过来他就会讥讽那些通过科考入仕之人,认为他们就是书呆子,根本就办不好事情。
这个时期,涌现了许多青年才俊,他们都是自以为是,全不把他人放在眼里。严世蕃也是,其他有人也是,他们之间相互都是不服气,必须得要有一场比拼,分出个高低胜负来。
恰恰就是在顺天府,就是有那么一个人。此人姓宋,名人杰,是顺天府提刑官,正六品。他就不服气别人把严世蕃吹捧得那么高,他就是要同严世蕃比拼一番定胜负。
宋人杰,京城人氏。家巨富,父叔都是为官之人,连岳丈表兄等都是为官之人。在京城都是数得着的豪族大户,在京城提起此人也是鼎鼎有名的。这主要还是此人真是有几分能力,否则他也不敢轻视严世蕃这样的人。
宋人杰身为提刑官,侦勘破案就是他的强项,他能凭着人、物、事、景、情、查就能破案,他还能通过交谈查知人的心理活动,对破案是极有帮助的。他曾夸口说天下没有他破不了的案,连东、西厂和锦衣卫的侦事人员都不放在眼里。
宋人杰比严世蕃大四岁左右,同在京城顺天府,却是一直没有谋面。就是因为年轻气盛才有了争强好胜之心。
第一次宋家派人来说想相互切磋严世蕃并没有放在心上,既不是同行有什么可切磋的。隔了几天当宋家第二次派人传话时严世蕃生气了。
“你回去告诉你家主人,严某不是怕事之人,要如何比拼都行,到时严某自当候教”。
“若严大人今晚有时间,主人吩咐就定在今晚,到时小人亲自来接严大人”。
“好,严某随时候教”。
京郊外的宋家别院,严世蕃被下人领了进去。宋人杰还带着两个头戴纱帽之人在正堂门口迎接严世蕃,见礼后大家进屋喝茶聊天。
通过介绍严世蕃认识了另外两个长相俊美之年轻人,一个姓赵,一个姓孙。都是富豪人家,做着诺大的生意,成就了诺大家业,捐钱买的功名。就是为了避免被人看不起,所以就戴着纱帽表示有功名在身。
“严兄,真是对不住了。虽说宋某与严兄同朝为官,但宋某听别人把严兄夸得那么厉害,宋某心里不舒服,就邀严兄来切磋一下,以满足宋某的好奇之心”,宋人杰不拐弯抹角,直接说出心里打算。
“宋兄好耿直,真豪气,严某喜欢。如何切磋请宋兄说明,严某奉陪”,严世蕃有点喜欢上了这个耿直之人,也是一个有本事之人。
“好,严兄也是豪爽之人,那就请严兄移步到休息室,咱俩就切磋一下”,宋人杰也不繁文缛节,直接上手做正事。
休息室很宽敞明亮,几十支烛光照射着,比拼之中要做什么手脚也是不容易,证明了宋人杰心中坦荡。
赵、孙两人帮忙沏好茶,坐在了旁边。赵公子说道:“严兄,宋兄,二兄赌斗,这利物总是要有的,赌斗嘛总是要有赌注才像话嘛”。
严、宋、孙都同意,既是赌斗,哪有不下赌注,否则这一场赌斗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赵公子接着说:“那咱们每人以五千银子作为赌注,我就跟严兄。孙公子就跟宋兄,咱们小赌一下如何,也好看看宋、严两兄的手段”。
大家一致同意,没有意见。但严世蕃却是想不通这个赵公子何以要跟他,他们三人不是一伙的么。其实赵公子只是要陪着大家玩玩,他根本就不在乎五千银子的输赢。
宋人杰再次致歉并说道:“严兄,为官之人做文章也是少不了的,第一场咱们就比试文章。听传言说严兄有一目十行,过目不忘之本领,宋某想见识一下。严兄以为如何”。
“如此还算公平,请问宋兄如何比,文章以何为题,写多少,何人评判”。严世蕃心里狂喜,这是他最拿手的,看来是有人送银子给自己了。
“题目由严兄出,写三百字为好。写好文章后交换看一眼,然后把对方文章背诵下来,由赵、孙两公子作评判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