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知青vs村姑1(1 / 2)
1977年,南方,9月下旬,红河生产大队。
生产大队大队长徐向前正站在田埂上拿着喇叭大声的喊着口号:
“抢收粮食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抢收粮食,促生产。”
“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
田埂上大家热火朝天的刨着红薯,前边的大人把大个儿的红薯先刨到田埂边,再放到筐子里。
小孩子跟在大人后面,拿着小筐子捡大人落下的红薯头。
落下的红薯一般也就手指大小,也有点人偷偷剩点女人拳头大小的,招呼自己的孩子赶紧过来拾,偶尔一次半次,徐向前就当没看见。
陆源清睁眼,映入眼帘的就是茅草屋顶,双眼扫视一圈,说一声家徒四壁不为过。
屋子大约十平米左右,标准的土房子,自己正躺在一张一米二左右的木板床上。
真木板床,陆源清身下连稻草都没有,床单也没有,身上盖得薄被又硬又散发着淡淡的酸臭味,陆源清有些嫌弃的把薄被踢到床脚。
床内侧靠墙的位置放了两个炕柜。
不远处还有一张木桌,上面放着零零碎碎的东西,看起来最值钱的应该是桌子上放的一个热水壶,旁边还放着一把椅子,还有一个散发着尿骚味的木桶,大约是夜壶。
目测这就是原主全部的家当了。
又是穷的可以,那个热水壶还挺有时代特色的。
此时,识海中浮现本次世界任务【守护徐小蓉,收回原主体内阴气。】
陆源清开始翻看世界梗概,这个世界的阴气陆源清能感觉到并不强大,原主变成自私自利的人渣和他的童年身世坎坷关系更大。
这个时空这个时间段和陆源清第一世某个特殊时期极为相似。
原主出身极好,爷爷、父亲都是军人,可惜原主八岁的时候在执行任务中牺牲了,母亲改嫁父亲同族,原主跟着母亲来到继父家生活。 原主继父是一名工人,在这个年代极为光荣且体面的,继父有一个比原主大一岁的儿子,母亲嫁给继父后又给继父生了个儿子。
原主在物质条件上是不缺的。
因为爷爷、父亲的牺牲,原主作为他们唯一的后代,政府给予他不少抚恤金,爷爷、父亲的上司把其中一半给了母亲,剩下的一半给了原主并交代他偷偷藏好。
原主年纪虽小却极为敏感,他能明显感觉到母亲对自己的爱正在逐渐减少,所以把这笔钱当做立身根本,没有把这笔钱告诉母亲,还把这笔钱钱藏在陆家老宅。
因为陆家老宅已经登记在原主名下,陆母带着原主去继父家生活,过上了有后爸就有后妈,寄人篱下的艰难日子,但因为父亲和爷爷的战友偶尔关照,母亲和继父也不敢明面上苛待他,最喜欢带领全家无视他。
等原主磕磕绊绊长到十七岁,继父家被明确要求必须有一个孩子支援乡村建设,老三还不到八岁不可能下乡,原主作为烈士的唯一直系后代,一般情况下政府也不会强制要求他下乡,名额很明显是要给继兄的,因为身份背景太过硬,原主没在意这件事。
谁知道陆母来了个骚操作,写了封感人至深的血书要求支援国家乡村建设,署名是原主。
知青办一看还有这么个热血好同志,就把原主大名加上了。
等原主知道的时候,名字已经被上报了,无可更改了,只能联系爷爷、父亲的战友,把自己送到物产丰富的大队插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