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高峻接受整编,秦关尽得(2 / 2)
更容易领悟命令,方便军官指挥。
以督军的身份,启用人才招聘令,吸收军校的年轻军官,到秦关平原来带兵。
别人给30大洋,杨恺就给35;
别人给60大洋,杨恺就给80。
谁不愿意干一样的活,拿更多的钱呢。
随后则是各县财政问题,跟他们几个说不明白,需要几位治理地方的能人,帮他分担压力。
“各位不妨推荐治民能人,我必器重之。”
高峻突然皱眉,
“我倒是认识一人,不知督军敢不敢任用。陈在秦西府时大种烟土,当时便遭受省长驳斥,不惜辞官回家。此人颇有能力,对财政尤为熟络,秦关平原虽军阀火线,财政却不曾崩塌,全靠前人的功劳。”
之前的省长?
按道理杨恺当了新的督军,之前的那些人都要换一遍,换上自己信任的人去担任要职。
还让之前的省长回来,可不可行。
之前省长为徐勇倡,很有治民治政能力,受不了陈督军的各项税收,以及烟土之害,才辞去了职位。
“那好,我抓紧写一封信,请徐省长再出山整治,辅助我管理关内各县。”
这倒是一个难得的收获,这人能力很强,让他重新回来主持政务,能解决杨恺大部分麻烦问题。
亲自让人去请,务必把徐勇倡带回秦西府,重新担任要职。
解决了一件心头大事,“吃肉,烫一下就老了。”
杨恺本来还担心,担心徐勇倡会不会拒绝,结果人挺痛快的答应了。
不为别的,就因为杨恺一上任就革除了各项不合理的税收,这是利民之举。
徐本就是秦西人,对秦西省有利的事情,他当然愿意支持。
有能力的人就是不一样,只需要200万大洋便把关内财政理顺干净。
随后将各县税收财政清点,以目前关内的情况,每年可给杨恺提供800万左右的税收。
待政策全部落地,税收还会增长。
前提是继续有利民利商的举措,大力发展省内经济,地方治理的好了,他这个督军才能拿到更多税收。
这相当于一笔稳定的来源,早知道隆肃省那么大,一年的税收才多少,不足500万。
往秦关平原出兵是正确的,拿下平原地带,人多地多,产出的钱财也多。
不管是招募新兵,还是组织劳力,不都需要用人嘛。
刚过了春节,杨恺与徐勇倡挤在屋里交谈,颇有些相见恨晚之意。徐四十出头,见识见闻丰富,更是留过学。
他的一些想法与杨恺不谋而合。
对于杨恺这个新任年轻督军,徐勇倡也觉得不一般。能够想办法安民治政,经营地方,这就不是一般的军阀。
“徐大哥,以后还需要多多相助,富足关内,我这个督军也不白做了。”
“哈哈,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督军年轻却见识高远,体恤民情又关注工农商,看来我这次担任省长是正确的决定。”
与实诚人谈话,就是痛快啊。
让人送走了徐省长,堂弟杨超忍不住嘀咕,“这么重要的位置,为何让一个外人当,家里人不行么?”
杨恺白了他一眼,家里人?你们有这个能力么?能管得了一省政务?老实做皮货生意得了。
你当我是阎督军呢,只用自己家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