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不堪回首的往事(一)(2 / 2)
刘清奎全家都被努尔哈赤杀了,只他一人逃了出来,在蒙古大草原待了几年,替人牧羊。后来,刘清奎又逃到宁远,被征募入伍。
他是个骑兵的好料子,身手好、能吃苦,不怕死,斗志昂扬,仿佛有一团火一直在身上燃烧。
祖大寿很清楚,那团火叫做仇恨,关宁铁骑里很多人都如此,那是宿仇。
很快,刘清奎凭借着优秀的表现,当上关宁左营的骑兵。左营,我们自己人称之为死士营。
两军对垒,冲锋陷阵一线的是左营;吃了败仗,负责殿后掩护的也是左营。也就是在那段时间,刘清奎第一次杀人。在一次小战斗中,他一刀砍下一个大金甲兵的脑袋。
后来,自己曾经问他:“复仇的滋味如何?”
他说:“乐大于苦,现在已经够本了,以后每多砍一个就赚一个。”祖大寿笑了笑,自己年轻的时候不也是这样想的。从那天起,刘清奎便成了自己的亲兵。
己巳生变,督师令山海关的大野獾领兵先行。随后,自己和何可纲也跟随督师,从宁远千里勤王。刘清奎也在其中,一脸的兴奋。
在广渠门,督师身披重甲上阵,再次打跑了皇太极。那一仗,刘清奎那小子也很勇猛,一身是伤,却一直紧跟自己身边拼杀。
那天晚上,督师很高兴,叫兄弟们在营中小斟,还给每个人都赠了一个小礼物。自己的礼物就是这个银镯子。
第二天,自己又把银镯子转赠给刘清奎,告诉他这是督师送的礼物。看着那小子欢呼雀跃的样子,自己也笑了。
好像记忆中,那小子来军营后,就从来没有这么开心过。
接着,在南海子、左安门,皇太极又是大败而逃。大家很振奋,都觉得再加把劲,说不定就可以把皇太极拿下了。
结果,京城的使者到了,说皇上准备把欠辽东的军饷清了,让督师进京,和户部对对账,看到底欠了多少。
督师开始有点不解,但一想到清偿欠饷,又高兴起来。饷粮,永远都是军中的头等大事。等跟随督师到了城下,自己就觉得不对劲。
此时敌军已远离京师,哪有不打开城门,而是用大箩筐吊大臣进去的?这是在防皇太极,还是防我们?
督师反来安慰自己,京城戒严,谨慎一点总是好的。谁能想到,督师一入京师,就再也出不来。
那一天,自己脑中一片空白,都不知道是怎么出城的,只记得神不守舍跟着宫中一名大太监。一路上,大太监一直和自己说话,但当时一句也听不进去。
到了军营,大太监宣布朝廷已将督师下狱。将士们大哭,特别是刘清奎哭得像一个孩子。每个人都上问自己,为什么?到底是为什么?
我他妈的哪里知道是为什么?
兄弟们商量后决定不干了,回宁远去,那里是我们的家。管他娘的朱由检还是皇太极,谁来就干谁。
后来,孙承宗来了,带着督师的亲笔信,劝我们回去打皇太极。那时候大家的气,也消得差不多了,何况孙大人承诺,会帮我们劝一劝皇帝,放督师回来。
于是,兄弟们第二次入关勤王。当初真不该把山海关的城门拆了。妈的,还得自己装回去。
不过皇太极溜了,留下阿敏守四个城。最后,阿敏也被打跑了。三个城都是我们关宁健儿打下来的。
其中滦州城头,第一个爬进去的就是刘清奎。
他们这帮年轻人可以挑大梁了。
祖大寿轻轻地抚擦着银手镯,只见有一处变形了,外面的纹理已模糊不清。那是重重摔在地上,留下来的痕迹。
有些东西一旦摔过,它永远不会再是最初的样子。
收复永平四镇后,孙承宗将自己评为首功,想在京城宴请我们。
庆功宴?算了吧,我这辈子都不想再入京城了。
兄弟们也是这个意思,那就撤了,我们回家!
回到宁远的第二天晚上,何可纲、张弘谟几个人摸黑到我家里,照例又喝了几杯。
期间,张弘谟说了一句,宁远最近来了不少东厂番子,让我小心点。他的意思,我明白的。
那晚的酒很烈、很辣,但是不知道为什么?酒越喝心越冷,一点也不暖肚子。
是酒变了,还是人变了?
从那以后,我和兄弟们不管去哪,都带着自己的亲兵队。哎,我们真是怕了那些番子。
后来,孙承宗失言了,督师还是没能活着出来。噩耗传来的那天,军营里人人头戴白布,眼睛红肿。
过了很长的时间,大家都不怎么说话,军营里不再像从前那么热闹了,冷冷清清。
只是何可纲神色有点异常,整天一个人在角落里自言自语。贼老天,真是瞎了眼了,瞎了!
那年的冬天其实并不算冷。要说冷,还是野猪皮围宁远那年最冷。可是我一口接一口地喝酒,心窝却怎么也暖和不起来。应该是酒变质了。
辽东巡抚换了一个又一个,管他是谁,只要不欠饷就行。可是新来的巡抚丘禾嘉明显针对我。
那天刘清奎偷偷过来告诉我,说丘禾嘉在陛下面告我。丘禾嘉还告我?
他自己干了什么,大家都知道,贪污营私,一堆破事。他告,我也告。孙大人又出来打圆场,这事就算过去了。我也懒得理丘禾嘉。
后来,朝廷下令修大凌河城,让我带一万四千人去守,保护施工队修城。去就去,反正我也不想看见丘禾嘉那副嘴脸。
城修了一半,朝廷又说不修了。
丘禾嘉让人拿着圣旨到大凌河,调走了一半人马,只给我留下一万班军,三千八关宁健儿,和一万石粮食。
丘禾嘉,他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