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军史小说 > 大夏风云录 > 第54章 失辽之人心则失辽地

第54章 失辽之人心则失辽地(1 / 2)

上一章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好书推荐: 山村小农女  人在异界,养的宠物可以灭世  穿越六零年代宿主劝你要善良  三岁的我,百兽团宠很正常叭?  军婚超极甜:七零兵哥哄我生二胎  当系统赋我千亿倍战力,我无敌了  开局给秦始皇直播兵马俑  高武:睡觉两年半,有系统过分吗  顶香出马的那些年  末世:复刻诸天万界 

天启四年七月,南居益再次组织第四次进攻。荷兰人请求投降,并承诺归还澎湖岛。战前指挥官孙国祯同意了。七月十三,荷兰人搬运岛上物资上船,驾驰十三艘船离岛而去。

“乞缓进师,容运粮米上船,即拆城还城。孙海道恐攻急,彼必死斗,不如先复信地,后一网尽之为稳,姑许之。夷果于十三日拆起,运米下船,止东门大楼三层为旧高文律所居,尚留恋不忍。

乃督王梦熊等,直抵风柜,尽行拆毁。夷船十三只,俱向东番遁去。我师犄角扎营,防其复回。”

虽然,澎湖之战以福建水师的惨胜告一段落,但阻止不了荷兰走私集团对暴利的追求。就在澎湖之战当年年底,荷兰商队在后援的支持下,再次入侵并占据了台湾。

此时的大夏师老财匮,根本无力驱赶荷兰人,只能望洋兴叹。反而是民间海盗势力郑芝龙屡屡打击荷兰人。后来,郑芝龙死后,其子郑成功继承父业,大举进攻,驱赶荷兰入侵者,收复了台湾。

然而,倭寇首领汪直也好,海盗首领李旦、郑芝龙也好,荷兰商队也罢,其本质都是海上走私集团,都是海禁政策催生的产物。

无独有偶,大宋时期设立博买务,只许官方垄断,禁止民间私卖茶叶等商品。茶贩王小波、李顺揭竿而起,武装起义。

在与官军的激战中,王小波被冷箭射死,但起义军又推王小波的妻弟李顺为领袖。李顺率农民军攻占成都,建立大蜀政权。大宋朝廷不得不调动全囯兵力来对付大蜀政权。

虽然,茶贩王小波、李顺起义历经两年多,最后被镇压,但也让大宋朝廷不得不做出让步,取消了博买务。禁海催生了倭寇、海盗,禁茶引发了茶商、茶农起义。

同样可推,倘若禁止民间猪肉、水果贸易,一样会引发猪盗、果贼暴动。

倭寇、海盗的士兵来源虽然复杂,但其首领绝大部分都是大夏沿海的汉人。如汪直,“三十六岛之夷,皆其指使”;如郑芝龙,“八闽以郑氏为长城”。

在很长时间里,大夏正规军是打不过汪直、郑芝龙这些大倭寇、大海盗的(戚继光除外)。其主要原因就是海外贸易的利润太大了,这让汪直、郑芝龙有源源不断的金钱来招兵,买船,买炮。

以郑芝龙为例,他在巅峰时期拥有战船一千多艘,商船三千多艘,兵力近十万,其中有汉人、日本人、朝鲜人、东南亚人、非洲黑人等。连当时的世界第一的海上霸王荷兰来到大夏海域,都得喊他一声大哥。

但换个角度来说,假如大夏帝国开放沿海通商口岸,合理收取关税,不但能让倭寇、海盗势力逐渐冰消瓦解,还能充实干瘪的囯库,何至于大夏君臣整日为军饷愁眉苦脸。

海禁政策到底给大夏帝国带来什么好处,不得而知。

但海禁带来的苦果是显而易见的。税收上,帝国失去了丰厚的关税,财政压力日增;经济上,海禁抑制了贸易活动,进而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军事上,海禁催生了汪直、郑芝龙等海贼王。

若不是郑芝龙父子有深厚的家国情怀,不但不与大夏朝廷为敌,后来接受了熊文汕的招安,反过来帮助朝廷肃清其他海盗势力,驱逐荷兰人。那么,郑氏集团将会在倭寇之乱后形成新的海盗之乱。

孙承宗督师辽东后,改变了以往靠客兵守辽的做法,主张收拾人心,招募辽民为兵,进行训练后逐渐代替客兵。

“今天下急务,在收拾人心。”

“盖安辽人,即所以安天下也。”

“凡客兵利速战,主兵利久守。今关城合秦、晋、川、湖、齐、梁、燕、赵之众,尽客兵也。五方乌合,额饷而外不能加毫末于身,而责其捐坟墓,弃妻子,固结于我,已自为难。

而况粮料不继,即其继也,能固结于我,不逋不哗,而坐食便自坐困。竭天下物力,每岁养十数万坐食之人,事久变生,师老财匮。”

在孙承宗之前,所有辽东分公司总经理都是要求兵部调各地客兵援辽。然而,各地客兵能救辽吗?不能。几年来,数十万客兵一波波援辽,然而大夏是逢战必败,国土面积是越打越小,财政是越打越穷。

天启元年二月,礼科给事中王志道就上疏朝廷,抨击过分依赖客兵的辽东用兵方向,认为自古以来守边名将所用之兵主要来自边地,如今战事吃紧,本地辽兵少,可以暂调客兵。

但时间一久,援辽客兵思乡情重,逃亡不断,再不招募辽人入伍,加以训练,逐渐淘汰士气低迷的客兵,数年之后辽东将无兵可用。而更早一点的万历期间,兵部就批评熊廷弼不懂收扰人心,招募辽人入伍。

而真正实施“以辽人守辽土”,逐渐让边地辽人成为主力的是从孙承宗开始的。事实上,孙承宗督师期间,大夏朝廷也没有能力再向以前那样大规模调兵入辽了。

一是鲁地、楚地相继叛乱。特别是楚地的形势十分严峻。兵部、户部已经按照二十万兵,年饷三百万的标准去组织剿匪了。

吏部尚书赵南星曾指出,“天下之最可患者,莫甚于民之作乱,而夷狄次之。”

事实上,大夏帝国一直以来最大的问题在于内部矛盾无法调和,而不在于外敌。

二是各地也没多少兵力可调动。有些地方已经调过九次兵援辽了。再调下去,当地巡抚别说维持秩序了,搞不好连自己内裤都要被乡民扒了。

长期以来,大夏帝国之所以调客兵入辽,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是希望以兵力上的绝对占优,尽快结束战争,最好是两年内。正所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战争是最烧钱的。大夏帝国的想法不错,但明显低估了努尔哈赤的实力。

二是熊廷弼一派认为辽人更倾向大金,不可用。这派说法也是有依据的。比如辽人出身的李永芳在抚顺之战中便献城投降,后来率一万辽人跟随努尔哈赤进攻大夏。

为什么有一部分辽人甘为敌所用。因为自高淮乱辽后,辽人痛恨大夏在辽地的黑暗统治,痛恨朝廷无休止地对辽人过度的剥削。

御史毕佐周曾将辽人对朝廷的仇恨总结为“四大恨”。

上一章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书单推荐: 疯狂大太监 如您所愿,我的陛下 开局怒喷朱元璋,跪求砍头! 宗亲刘循,再延汉祚三百年 太监的我:称呼是我最后的倔犟 纨绔小子闹唐朝 都喜欢投奔曹操?我选择辅佐刘备 重生:回到1937 从龙救驾,朱元璋非要给我封王! 沧海横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