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高淮在辽十二年,乱辽十二年(2 / 2)
当然,这些事情背后并不是没有原因的。努尔哈赤一直竭力交好李成梁一家,与李成梁以义父义子相称,又把弟弟的女儿嫁给李成梁儿子李如柏为妻。
后来,当李如柏接任父职,担任辽东总兵的时候,民间传着一句话,“奴酋女婿作镇守,未知辽东落谁手”。群众的眼睛始终是雪亮的。
大夏朝廷对李成梁晚年的所作所为是怎么看的?李奇珍、杨鹤、赵兴邦、宋一韩、朱一桂等朝臣纷纷上奏,指责李成梁一家与努尔哈赤勾结,放任其一家独大。
“奴酋结援并关,蓄志不小,李成梁在镇之日,未闻以急切报闻,通虏之情,灼然可见。”
其中弹劾李成梁最凶的代表性人物便是辽东巡按熊廷弼,他认为李成梁“献地通虏,罪可胜诛”。看到这么多弹劾李成梁的奏本,大夏皇帝大怒,但念其有旧功,最后只是给予解除官职,并没有置之死地。
李成梁一家“通虏”之事最后并未定论,但坐看努尔哈赤一步一步独大,瞒而不报,养虎成患是不争的事实。虽然李成梁得以终老,但朝臣对辽东李氏始终有质疑。
有次,一个大臣问李如柏:“辽东盛产什么?”
李如柏开玩笑地回答:“盛产李。”
“其心怎么样啊?”
“其心赤。”
但是后来萨尔浒之战,大夏四路总兵,只有李如柏一人全身而退。虽然大夏皇帝并没有治罪李如柏,但大臣们纷纷质问他:“何以三路之兵俱败,何以如柏独全?”
李如柏无言以对,一年后自杀。也不知道李如柏临死之前,有没有想过,自己至少已中了努尔哈赤的美人计。
第二个在台上举起最佳助攻奖杯的是我们高淮高大人。如果说李成梁是功过难评的人物,那么高淮高大人的的确确是个垃圾,而他背后的主子更是垃圾中的战斗机。
我们的高大人不在京城里享福,来辽地干什么呢?奉万岁爷之命来收矿税的。这可是肥差啊,给皇上捞钱的同时,自己的腰包不也一起鼓起来了吗。
可是高淮高大人到辽东转了一圈后,发现根本没几个矿,别说鼓起自己的腰包了,就连完成皇帝的差事也困难。但是,高大人毕竟是京城矿产大学毕业的,在矿质勘探方面是顶级专家。再苦寒的地方,挖地三尺也能找出“矿”来。
于是,高淮发话了,“矿不必穴,税不必商,民间丘陇阡陌皆矿也,官吏农工皆人税之人也”。意不意外,惊不惊喜?谁告诉你不采矿就不用交矿产税的。
高大人下令,在辽东,是人就得交矿产税。理由是你家底下必定有矿,只是深和浅的问题。我一路挖穿地球,还能找不出矿来,绝对不可能。
要是有人拒绝交矿产税,怎么办?高准的方法简单有效,谁抗税,就把谁家拆了挖一挖,看看底下有没有矿。就算没有金属矿,硅矿石总会有吧。
高淮名为挖矿,实为盘剥。辽人悲伤地唱着这样的民谣,“辽人无脑,皆淮剜之,辽人无髓,皆淮汲之”。在逼得没有活路下,辽东民变四起。其中最大一起暴乱有3000多名辽人起义,最后得靠调集精兵围剿才能平乱。
辽东的事态发展危急到当时的辽东巡抚李化龙直出冷汗。李化龙急着连上好几道奏本上报朝廷,指出“辽东危在旦夕!”,“淮去则辽安,淮在则辽亡!”,“辽亡则京师未得安枕而卧也”。
但大夏皇帝正在宫中数着高淮送来的金银财宝,数得正开心呢,把李化龙的奏折一扔,不但不予理会,还授予高淮兵权,让高淮放手去干。
于是,高淮的官名全称就变为“大夏国钦差镇守辽东等处协同山海关事督征福阳店税兼管矿务马市太府”,简称辽东镇守。
在皇帝的支持下,高淮的胆子越来越大,连辽地士兵的口袋也要伸进去摸一摸。为了搞钱来满足皇帝的需求,高淮故意克扣士兵军饷不发,引发辽东前屯、锦州、松山等地守军陆续哗变,集体将士高呼“誓食淮肉”。
激起兵变后,这时的高淮才知道怕了,一溜烟躲进关内,把烂摊子推给别人处理。高淮在辽十二年,乱辽十二年。其直接结果是逼迫大批辽人、辽兵投奔建州女真。
史料记载,“少壮强勇之夫,亡入建州什四五”,“合营男妇数千北走”,“全镇军额亡失几半,见在军虽八万余,而有马者仅十五,军赢马弱又十五,废人马精壮者不过二万有奇”。
涌入建州女真的边民、辽军有多少?数不胜数!一时间,逃入建州女真的辽人之多,连当时还担任大夏龙虎将军的努尔哈赤都吓一跳,假惺惺地询问大夏朝廷,辽地发生了何事?
高淮乱辽给努尔哈赤送来了大批人口。这在建州女真崛起的早期来说,无异于久旱逢甘霖啊。建州女真发展初期遇到最大的问题是人口稀少。努尔哈赤就常感叹“我方以民缺少为恨”。
而人口紧缺问题,高淮和幕后的主子顺手帮努尔哈赤帮决了。借着高淮乱辽的契机,努尔哈赤开始拉拢辽地边民的人心,特别是对投靠的大夏降将、士兵和工匠,给予厚待,“以民为奇货而潜招之”。
“利其薄获,阳谓为天朝民也,相与安之,而阴实有招徕之意。”
当然,此时的努尔哈赤还是大夏名义下的龙虎将军,虽对外宣传是帮助大夏安置流民,实际上是在收买人心,为己所用。
大批辽人的迁入,让建州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带来大量军工坊,还为努尔哈赤的部队打造武器,大大增强了实力。“北门外则铁匠居之,专治铠甲;南门外则弓人、箭人居之,专造弧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