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殊荣(1 / 1)
位于西北中部商丹县有一座名山,名曰鸡冠山,山的形状就象一只大红公鸡的鸡冠。距县城2.5公里有一村,名叫古城村。
某一年,文物部门在古城村发现了战国时期着名改革家、军事家商鞅的封邑,发现了多处战国时的古墓葬,出土了战国时期的好多文物。古城村也因而全省甚至全国小有名气。
村民李尚家的祖坟与古墓相邻而建,为了确保商邑遗址不被破坏,县文物局建议李尚将祖坟进行搬迁,并给予一定补偿。李尚是个教书先生,知道文物对研究历史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把祖坟进行了迁移。村民们都说:“祖坟是不敢动的,否则就会倒运。”李尚是读书人,自然不信邪。
1988年的夏天,李尚的女儿李小玉参加中考一举中魁,考了状元。商丹县虽一个贫困县,却非常重视教育,提出了以教兴县的教育方针。多少年了,全县才出了一个女状元,自然众星捧月一般,宣传工作也做地非常扎实到位。县教育局不仅为女状元披红戴花,还装扮了彩车载着女状元把在县城的巷巷道道都走了遍。商丹县城不大,说句不好听的话,在东头跺个脚西头就能听到响动。
人常说,红花需有绿叶扶。张菲菲是李小玉的闺蜜,甘当绿叶也跟着风光了一把。李小玉不仅是全县学子的骄傲,更是古城村人的骄傲。古城村人把只有春节闹社火的家伙都拿出来,又是社火又是敲锣打鼓扭秧歌,那情形比过年可热闹多了。整个村子的大人小孩子把李小玉家小小的院子挤得水泄不通。村民李某说:“这李尚家的祖坟迁的好,儿子刚端了公家饭碗,女儿就当了状元。”那年头,农村孩子能走出农门的不多,更何况一下子出了两个。村民们都说,有文化的人就是不一样,生下的儿女都比别人家的俊。甚至还有人说:“去年三月的一天我在山上种庄稼,突然看见从李尚家的祖坟里就冒出一股青烟,这可是佛祖显灵了。”他说的有板有眼,活灵活现,令周围的人啧啧称叹。
不就是考了个状元嘛,至于那样?张菲菲就问李小玉:“你家祖坟在哪里,看来村子里的人应该去拜一拜才好,说不定还能沾些灵气呢。”李小玉擂了张菲菲一拳笑着骂她:“村里人迷信,都是在瞎说,你也信?”说那话的时候,其实张菲菲是有点醋意的。考试前,张菲菲的妈妈还专门请了有名的神婆子给她算卦,神婆子说张菲菲一定能考出好成绩。她妈妈买了好些红布,还送了人家三十元钱。可是考试结果,张菲菲成绩并不理想,只比录取分数线多了几分。好在商丹县是个贫困县,国家有照顾政策,分数降五分,张菲菲勉强能上个普通的中专学校。
全班五十多名同学,就李小玉家和张菲菲家离得比较近,平日里每次周六学校放假张菲菲她俩回家刚好顺路。古城村地处交通要道,交通便利,张菲菲家离县城还有十几里路,通常回家骑自行车也得一个小时左右。有时候回家路过李小玉家渴了就去喝口水,遇到家里有现成的饭,就在那里吃一点垫个饥。李小玉家经济条件不好,通常都是粗茶淡饭,张菲菲有点吃不惯,也只是勉强吃半碗。李小玉的妈妈长得也很漂亮,和李小玉很象,说话声音温柔,对李小玉非常疼爱。李小玉是家里唯一的女儿,自然比哥哥弟弟要格外娇惯些。
初三学习非常紧张,张菲菲脑子笨,多是死记硬背。中考预考的时候,她就凭借平日熟读的一篇作文语文成绩考了整个考区第一名。当时张菲菲的舅舅在她所在的那所学校带初三语文,很为张菲菲取得的成绩津津乐道。他不是张菲菲的亲舅舅,张菲菲的舅舅去世后,妗母改嫁给了他,平日也称作舅舅。刚开始,张菲菲的父亲担心女儿在学生灶上吃不好,就让张菲菲在老师灶上伙,可是一个月下来,吃了不少钱。张菲菲说什么也不在老师灶上吃了。她宁愿和李小玉去学生灶上排队吃那上面漂着虫子的汤面片,学生又不挣钱,吃的那么好心里亏得慌。有些时候,舅舅做了好吃的也叫张菲菲去吃顿好的,老是麻烦他们,张菲菲也觉得有点不好意思。尽量不去打扰他们。
李小玉聪明,却不用功。常常是老师在讲台上讲题,她低着头在抽斗里看武侠小说。那时候,一些港台作家的小说在国内特别流行,台湾的三毛、香港的金庸、古龙先生甚至还有琼瑶、亦舒等港台作家的小说在校内外的学生中最为流行。张菲菲也喜欢看课外书,前一年中考失利是就因为看小说给闹的。中考前一晚上,张菲菲住在县委叔叔的单职工宿舍,顺手拿起叔叔书柜里的一本小说《青春之歌》,本来只想翻一下,没想到看进去了,晚上竟看到深夜,几乎没有怎么睡觉。第二天进考场的时候头昏昏沉沉的,严重影响了张菲菲发挥的水平。简直就是在拿青春开玩笑。事后,父亲给了张菲菲一巴掌,算是教训。深受其害的张菲菲不敢造次,决心以分数为目标,远离那些虚无的不贴合实际生活的“美味”。
李小玉不喜欢风花雪月的爱情故事,却特别痴迷武侠小说,她最喜欢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对里面的每一个人物都耳熟能详。
有一天,她对张菲菲说:“将来我一定要找一个象郭靖那样的男人作丈夫,你呢,找一个杨康那样的人作男人,我生一个郭芙那样的女儿,你生一个杨过那样的儿子, 我们就作儿女亲家。好不好?”
张菲菲在她脸蛋上拧了一把,说:“羞死了,生孩子也是我们这个年龄的人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