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发展势头很猛(1 / 2)
说着。部长对李健伸出个大拇指。“说这小子还真是个人才,怪不得经监部的工作你是尽心尽力,原来早想好了,背靠大树好乘凉的道理。行,就冲你这份心意。我答应你。回去弄一份引进战略投资者的文件,我来签字。”
李健心里高兴。没想到曾经在心里想过的事情。在部长这里,轻易的就通过了。原来还想着通过丁文萱旁敲侧击的提一提,现在看来不用了。
好多年没联系了,丁姐,你还好吗?
就在李健想着丁文萱的时候,丁文萱正在法庭上和死亡人家属对簿公堂。
前面曾经提到,丁文萱所在证券公司的楼顶上跳下了一个中年人。实际上,此事是和证券公司没有关系的。奥,在我家门口自杀,我就要承担责任?这里到哪里都说不通。
可是死亡家属,还就是把证券公司告上了法庭。理由就是证券公司纵容黑庄炒作股票,令自己的家庭蒙受了巨大的损失,这是死者跳楼的直接原因。在对方律师的有意弱化之下,死者承受的生活压力被一语带过。
蔡琳就曾经对李健说过,做律师既善于把对手的细微之处扩大化。又要有把己方微重之处虚无化的本事,没有这样的技巧,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法律工作者。强词才能夺理。
社会有问题了,占理的谨小慎微。没理的强词夺理。
事情原本不会真的复杂,还记得丁文萱有个助理,被大家叫做胡来的吗?此事发生以后,胡来就主动提出要到死者家里去慰问一番,以表达证券公司对于死者尊重。之后,胡来就带着两名手下去了死者家里,但他回来却发表了自己的不满,死者家住的是豪宅,开的是豪车,用的是保姆,这根本跟对方所说的炒股亏损而自杀是不符合的。
由对方家庭的生活方式判断死者自杀的原因来自于债务压力,有人说过,现代人的三大压力,房子,教育,医疗。也许这个死者,是希望通过自己的死亡来更好的诠释人生的压力。
李健回家的要求。还是被部长拒绝了,新的工作又摆在了他面前:整合。
李健是聪明的,杨玉英对自己女儿说过,李健的背后是经监部,因此才让女儿把钱投到李健这里。
当时他没在意,只不过微微一笑。事后想起来,杨玉英的见解是很深的。达鑫基金的募集材料里明确了基金管理机构是达鑫投资。但是在这家基金的发行会上,杨玉英看到的几个主要身影都是经监部的人。
好几个她都认识,s市本地的分支机构。城市就这么大,有身份的人就这么多,即便不是很熟,到也能一眼认出是这个部门的?
所以。杨玉英才有了怀疑,一个私募基金能请的动官方部门的人?而且这些人是被当做普通干活的,就更加富有深意了?
玉英唯一能想到的就是实际控制人。只有国家的老大,才能解释一切。
所以。她大胆的预测,这家基金的背后就是大佬。所以。她才让女儿找到李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