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5章 贞节牌坊(2 / 2)
江南的规律是位置得天独厚,气候天下无双,往地里随便种点啥都能丰收,鱼米之乡只要不是什么活都不干的懒汉就饿不死,而江南士绅也因此给人的感觉就是……既先进又落后。
江南的种养殖手工业是全国最先进的,但江南士绅对地主和佃农这种生产关系的坚守也是最稳固的。
想改变他们,不真的给甜头,不可能的。
可这个甜头又不能随便给。
江南士绅本就有钱有势,士绅集团靠着所谓“宗法”对普通百姓的压榨本就是朝廷一个早晚得爆的雷,再给他们甜头,不是在一个本来就要炸锅的火药桶里丢火折子么。
所以苏婉昭真去了当地,该给当地士绅拜码头的……还是得老老实实拜码头。
能做的工作是拜码头之后——她想在江南开纺织厂。
这实在是一个先进的组织形式,真的能带来生产力的飞跃,你看看长安就知道了。
十三朝古都,丝绸之路的起点,曾经世界的中心,但是长安并没有衍生出什么像样的手工业出来,中原的丝绸世界文明,但四大名绣并没有长安的一席之地,它更多是一个汇总的站点而不是产出的地方。
那是曾经。
现在长安的绣花技术已经开始迎头赶上了——纺织厂专门研究织布绣花,一天能出八十条对机器对工艺的改进意见,顶尖绣娘们能切磋怎么搞刺绣又快又好看,到现在长安都有了非常不错的产出水平,苏婉昭能看到的从长安来的布料工艺已经明显超越了三年之前。
技术落后地区都能如此,那原本就属于先进地区的江浙,若是引进了纺织厂,会带来个什么样的效果呢?
“江南的困难在士绅没有走出去贸易的意识。”苏婉昭道,“但没有关系,苏绣本就名扬天下,即便长安自己产的丝绸绣品如今颇受欢迎,那也只是卖出去受欢迎而已,在达官贵人群体里,蜀绣苏绣仍然占了最大的分量,素来供不应求。”
所以就无所谓地主老财们能不能睁眼看世界了,不睁就不睁,产品出来之后往长安卖,中原自己的高端市场都是好大一块肥肉了,等把这一块市场占完了,再和长安自己生产的丝绸绣品比一比海外谁更受欢迎也来得及。
楚湘听得很认真,连下棋的节奏都暂时停了下来,半晌才道:“姑姑说的是经济事务上预备如何如何,其实江南本就豪富,再在豪富之上加钱,也没什么意思。我预备游说阿娘的还有一个理由,姑姑且听听看。”
“殿下请说。”
楚湘抿了抿唇,沉声道:“江南上表请赐贞节牌坊的数量,是各地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