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暗流涌动孔明伐益(1 / 2)
当项峰收到消息的时候,目支城之战已经过去两天了。
不过,项峰一点儿没担心。吕蒙在,此战必胜。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已。
现在他的精力都放在了其他方面。
之前派回去的舰队传回消息,青州之战已经结束,在庞统和李儒两人的配合下,袁谭被俘,青州全境都被拿下。
而庞统暂时将青州交给了李儒。张合做为副将协同驻守。
自己也是带着兖州大军和徐州的五万丹阳兵沿着青州海岸线向冀州进发。
益州进展也很顺利,在诸葛亮的指挥下,水军甘宁部,逆水而上直扑巴东郡永安城。
此时,正是进取益州的最佳时机。因为刘焉病逝。
刘璋在益州根基不稳,益州内部不和
刘璋是益州牧刘焉的幼子,上面还有刘范、刘诞、刘瑁三个哥哥,原本益州牧的位置跟他没有多大关系。但是在项峰第二次在未央殿前大开杀戒的时候,朝中时任左中郎将的大哥刘范、时任治书御史的二哥刘诞,双双被杀。
刘焉经历丧子之痛,又担心被牵连,加上州府突发大火,多重打击之下,刘焉发背疽而死。
此时,刘璋还有个三哥刘瑁在世,但是益州官吏赵韪和议郎庞羲觉得刘璋软弱宽仁,易于控制,便拥护刘璋成为新的益州牧,这样刘璋稀里糊涂成为了益州之主。
刘焉在世时,勉强可以镇得住益州各方势力,刘焉一死,益州内部各股势力开始兴风作浪。
将领沈弥、娄发等起兵反叛,被赵韪击败后逃往荆州;没想到,后来赵韪联络荆、益二州人士起兵反叛,蜀郡、广汉、犍为等郡纷纷响应,最后依赖东州兵死战才击败叛军;而另一个“托孤大臣”庞羲也曾想叛变自立,后来被部下劝止。
益州纵有大片领土,但刘璋的统治力非常有限,他在益州并无多少根基。东州兵算是刘焉留给刘璋的一大筹码,但是东州兵在刘璋的纵容下骄横无比,不得民心,与当地势力矛盾重重。不稳定的后方让刘璋无法也不敢倾尽全力去进攻张鲁,一旦这样做,益州内部随时可能出现各种变故,极有可能会得不偿失。
当然,汉中隔在北方强大的龙国和刘璋中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防范龙国的一道屏障。对刘璋来说,留张鲁割据汉中,也是有一点好处的。
刘璋的性格缺陷和用人能力欠缺
刘璋性格软弱,盲目宽仁,无法树立自己的威信,也无力约束东州兵,东州兵的骄横激化了益州内部矛盾。
刘璋胸无大志,空有益州之地,让有志之士失望的失望,埋没的埋没。益州有大批能人,比如法正、张松、刘巴、张任、李严等等,这些人刘璋虽然招揽到了,却大都没有被安排在合适的位置。
刘璋给了他们容身之地,却没有给他们施展抱负的机会,既没有用他们来扩张领土,也没有用他们来对付张鲁。
刘璋派去对付张鲁的主要人物是庞羲。庞羲既是拥立刘璋的功臣,又是刘璋的姻亲,但是打仗能力却是一般,进攻张鲁是屡战屡败。
当然,地理位置也是张鲁的一大依仗。汉中盆地四面环山,北侧是高峻的秦岭山脉,南面是米仓山和大巴山,群山环抱形成天然的屏障。
盆地内河流纵横,土地肥沃,秦岭山脉阻挡了北方的寒流入侵,又拦截了湿润气流,使该地区气候温和湿润。易守难攻的地势和适宜的气候为张鲁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张鲁高明的政教合一
张鲁地盘虽小,其政权却是很稳固。张鲁采取政教合一的政策,以五斗米道治理辖下的民众。张鲁自号“师君”,初入道者为“鬼卒”,受道已久并信服者为“祭酒”,以“祭酒”统领部众,部众多者为“治头大祭酒”。教民诚信不欺诈,有罪者三次宽恕再治罪,通过五斗米教,张鲁笼络了大批信徒。
稳定的政治环境让张鲁在对抗刘璋时没有后顾之忧。
刘璋虽然拥有数倍于张鲁的领土、众多杰出人才,依然无法攻破汉中,灭了张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