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最早的“文字狱”(一)(1 / 2)
提起“文字狱”,估计众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明清时期。这个时期离现代的社会时间上比较接近,大家对明清的历史,不说从书本中学到的,只看电视剧,就大概能知道个七七八八。
因为书写中的某一个字,或是说话间不经意说出的某一个字,犯了忌讳,而被人举报、抓包,便给自己带来牢狱之灾,受尽万般折磨,不仅如此,还会有株连、连坐之罪,将你的上三代、下三代翻个遍,一个不留全部杀掉,以绝后患。
一时间,闹的满城风雨,人心惶惶,人人自危,人人噤若寒蝉,不再敢随便说话,不再敢随便写字。
也在此时,街头出现了很多怪现象,毕竟人们不可能永远将自己关在家中,总是要上街买米买面。街坊亲友如恰巧在街上碰面,只是挥手致意,闭口一笑,无人敢开口相问,打招呼。完全不像以前,两个人见面,可能会谈笑风生的聊上半天,现在,却没人敢多说一句话。
就连我大华夏传统的节日春节,腊月底贴春联,这是有着一两千年的传统了,但在当时,却不是这样。
春节嘛,新一年的开始,寄托了大家无数美好的期待。
老百姓既想为了过节讨个吉利、图个喜庆,又担心因为某个字而被他人举报下牢狱。索性,他们只在门口贴上一幅红纸,上边不写一个字,是空着的,全国上下,大家出奇的一致,别是一番“风景”。
可见,所谓的“文字狱”对当时的社会造成了多大的、恶劣的影响。
然而,大家不知道的是,最早的“文字狱”,并不是出现在明清,而是出现在东晋末年。
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总有这样的怪象,一个王朝,越是到了末年,执政者越是能想出千奇百怪的想法,整蛊或盘剥老百姓,好像有种破罐破摔的意思,反正我已经无力回天了,不如夜夜笙歌、醉生梦死,极尽享乐,极尽压榨与盘剥。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不作不死,越是快要死了越是作的厉害。
王朝的末年,这样的君王历史上不乏少数,像剖孕妇腹查验胎儿性别的商纣王,与褒姒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三个好老师也没带出来的“坏学生”明万历皇帝朱翊钧等等,不胜枚举。
东晋的统治者亦是如此,再聪明有为的君王,难免会办一两件糊涂事。
提前知道并阻止桓温的政变,白衣司功不可没,从而让近乎消失的白衣司,得到皇上的重视,重新回到了大家的视线。
得到新宠,白衣司新受封的元司吴成峰没有沾沾自喜,止步不前,相反,他知道,要想得到皇上的器重和认可,这一件事远远不够,白衣司还需要更多的消息或者胜利,来进一步巩固白衣司在皇上心中的地位。
吴成峰通过分析当下朝廷及全国的形势,得出一个结论,在朝廷中,大家族及门阀势力,别说是他,就连皇上,想动他也动不了。因此,只要他们不生出异心、作出谋反的决定,吴成峰就绝不会检举他们的任何信息,大家相安无事。
放眼全国,因为朝廷苛捐杂税严重,天灾人祸连连,食不饱腹,民不聊生,大股小股的叛乱力量此起彼伏,朝廷刚覆灭完这一支叛乱队伍,另外一支又在异地揭竿而起,往来反复,朝廷疲于奔命。
不过,这正是白衣司的机会,凡是叛乱,并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一时兴起,说要叛乱立马就能竖起大旗的,没有武器、没有马匹,你敢揭竿你就是死路一条。事前必将会经过一番准备,私下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