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天晴了雨停了(2 / 2)
从而保证搭建窑洞的时候,木头起落架可以安全可靠。
历经三天的时间,一个高12米,最大直径22米的窑洞框架采用木头榫卯结构完成了,但还需要用藤蔓将这个框架完美的填充起来,以便涂抹泥巴的时候,泥巴不会从缝隙掉落下去。
由于这一次窑洞高度很高,所以泥巴也不能采用以往的泥巴,仅仅是泥土和水,这一定挂不住,所以今天岳浩楠带队前往草原收集草。
好在那五条鳄鱼在草原中心,并不在外围,收集足够的稻草后,便将稻草与泥巴混合在一起,让部落人将这样的泥巴涂抹在窑洞的框架上。
仅仅一天的时间,窑洞内外全部被泥巴涂抹好,再次经过一天的晾干,窑洞可以点火烘干了。
在此期间也做了很多的泥砖,同样也处理了部落中相继死去的鹿角牛,之前的59头鹿角牛,经过几次死亡后,如今部落中仅存12头鹿角牛,但值得高兴的是,其中有4头母鹿角牛有孕在身。
其余8头都是公牛,是一个值得让人深思的事情,然而岳浩楠根本没有心思去研究这件事。
毕竟窑洞已经被大火烘干了,泥巴彻底与木头结合在一起。
可以将砖坯放在窑洞里烤制,砖头烧制和放置都很简单,毕竟砖头并不是什么金贵的家伙,完全可以采用‘双十’字法叠加,还可以一列一列,一行一行的摆放,可谓随心所欲。
但为了让窑洞的空间充分利用,岳浩楠采用了双十字法,这样可以在窑洞中存放1578块砖坯,放好木材后,便点燃大火,窑洞的大门依然采用之前小窑洞的石板。
只有这块石板在大雨中被留了下来,还被洗刷的十分干净。
两天一夜的等待,窑洞中的大火熄灭,终于到了开窑的时候,岳浩楠带着众人打开了窑洞,没想到第一锅砖头全部都烧制成功了,这主要归功于砖头实在是没有多大的技术含量。
况且砖头使用的还是制陶的泥巴,当然成品率就高了,如果换成薄壁的陶瓷,效果就不知道怎么样了。
第一炉砖头出锅后,岳浩楠将这几天只做好的陶瓮放在了窑洞中,陶瓮再次被提上日程,毕竟精盐行动还是要实施的,让所有人都离不开精盐,提及精盐就会想到风部落。
偌大的窑洞不可能全部都是陶瓮,其中还有一小部分的小陶罐,这些陶罐只有巴掌大小,这是为了盛放精盐而做准备的。
在这些陶罐制作的时候,还挑选了有些精美的树叶、草叶黏着在陶丕上,如此一来烧制完成后,树叶的形状便落在了陶罐上。
这逼格一下就上来了不是?这帮没有见识的原始人不得惊为天人?
关窑,密封,坐等陶瓮与陶罐的出炉,之后便是炼制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