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都市小说 > 金色华年 > 第18章 立秋十天遍山黄

第18章 立秋十天遍山黄(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好书推荐: 我的异能有点强Promax  大秦少女浪漫奇谭  重生之腹黑君后你别跑  乡野美人花  王爷,王妃又出去惹事了  陌上花浓  在末世兢兢业业  疯狂的列车派对  盛唐风云记  满门忠烈,皇帝却逼我造反 

投手榴弹的场所选在罐包山上,这个也是为安全训练着想,下面10米高的坎,只要扔下去了,无论远近就绝对安全,这些小伙姑娘,年轻气盛,个个及格,八成都是优秀,平时在生产队担背都来,一小小手榴弹小菜一碟,扔得无影无踪。这可是真实的,丘陵地带,平时爬坡上坎习惯了,扔手榴弹真不在话下。这些在当时既是民兵,也是红卫兵,所以表现积极,乐观向上,争当先锋。公社民兵在当时抗洪抢险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大松也喜欢看热闹,听说打枪,就与其他小伙伴一起去参观看稀奇,民兵不收队,小伙伴们不回家。

稻田里的稻子全身黄透,上沟下坝己全部成熟了,过了中元节,到处都响起了打谷子的声音,有的手工,有的用打谷机,打谷机比较快,省力,效率高,但人们分工合作,各施其职,女士们挥镰割稻,男人们用劲脱粒,矫健的身体,挥舞着稻穗呯呯嘣嘣,这就是传统的打谷声,体力好的就搞运输,将田里的稻子挑回生产队晒场,过磅交给保管员,粮食保管员负责翻晒全队的稻谷,负责统计数据。

田间地头,你追我赶,一片繁忙的景象,晒场上,人们将铺好的稻子定时翻晒,精心筛选。做到粒粒饱满颗粒归仓。割稻的,打谷的,捆草的,运粮的,翻晒的,用风车车粮食的,装仓的,过磅的,整个生产队都在一片有序的忙碌中。这是一幅活生生的太平秋收图,不亚于清明上河图。太平盛世,丰收在望。十里八乡,百里之遥,神州大地处处都是丰收的场景。粮食保管员率先晒出了几千斤新稻子,分到各家各户让大家尝一尝新米的味道,大田种的新品种,长势很好,产量高,首先让大家品尝大田的米桂潮二号, 这米口感极好,味道香。大田是本队的王牌田,光照好,水源好,土质好,面积大,便于耕作,无论机耕还是人耕都很方便。也是生产队里的一块试验田。这块田最大特点是比其他田同时播种的同类产品要早熟。每年吃新米都是前锋六队抢先,其他队望尘莫及,只有羡慕的份儿。这是生产队的一块宝田,当然还有金板田,切刀田,金板田象一块金板,切刀田象一把切刀,金板田在上比切刀田高一米五,正好在切刀田的刀口上,有利刀切金板之说,风水宝地,天造地设。太平六队的人从来不缺钱可能与这地形地名有关,上天与大地赐福,经济收入总是走在别人前面。

收割稻子首先收旱田,旱田种两季,水稻过后晒干板田种小麦或油菜,反正两季轮种,周而复始。收完旱田好让泥巴早日干爽,水田主要有储水功能,只种一季水稻,平时冬水田,一年四季有水,起保水储水作用,这丘陵地带有了冬水田大大缓解了人畜饮水困难的局面。收购水稻的速度相对比较快, 比其他庄稼利索,脱粒,捆稻草,晾晒就完事,稻草扎成一个一个的与稻草人大小差不多,这些稻草全部人均平分给大家,稻草留一部分给生产队喂牛,所以每个队都要扎草树,中间一根木柱搭一木架离地两尺高,以免受潮不吸地气,上面将稻草一个压一个堆起来,直径两三米,通常有三到四米髙,上面用草搭一顶防止雨水和冬天雪水,防止霉烂,这样冬天牛就有了饲料保障,扎草树的稻草全是长势好的优质稻草。生产队一般要留4到5个草树,保障让牛能过渡到翻春过后新草出来不断顿!

其余的稻草全分到各家,自行晾晒,自行保存,人们喜欢将稻草储存在竹林里,竹林有天然防雨功能,这样稻草储存起来比较干爽,不怕风霜雪雨,很是安全。也是家里小狗小猪休息的好地方,那里保温性好,冬暖夏凉,也是小动物的乐园。小狗住地就在草堆旁,这是他值班的地方,按时投喂,有了陌生人就报警,发出“汪汪汪”的声音。这是农村家家户户都会养的中华田园犬。个头适中,奔跑迅速,忠于主人,平时与人形影不离,非常受到人们的欢迎!

这段时间鸡鸭子很幸福,口福不浅,不缺吃的,所有的母鸡,母鸭都出奇一致,天天下一蛋,当时还没有一天下两个蛋的品种,但有下双黄蛋的现象!早晨从鸭圈里都会捡到蛋,不下蛋的鸡鸭子会受到人们的惩罚,一大群鸡鸭谁下蛋,谁不下蛋怎么分辨呢?人们自有办法,早上出圈的时候人们挨个检查,没有B超也没其他设备,眼睛也看不出来,确实也看不出来。一种最有效最原始的方法就用上了,就是用手摸他们的肚子就知道了,不生蛋的会被打骂,然后喂一些中草药,香砂养胃丸,等,再脸上抹风油精把他们刺激清醒,这些办法还真管用,两三天不生蛋的也生蛋了(对鸡公公鸭无效)。鸡鸭蛋可是宝,当时是农村农民现金的重要来源,所以老鸡老鸭那个时候农村到处都是,不象现在特别稀缺。

家家户户分到了生产队的新稻谷,人人脸上乐开了花,大松家七口人分了二千八百斤谷子,创历年生产队分粮最高纪录,这是基本口粮,队里粮仓还要留三千斤储备粮,还要交一万多斤订购粮<征购>。今年算是丰收了,家里有了粮,人们心不慌。

第三季蚕茧也上市了,这季蚕茧也大个大个的,由于天气好,桑叶供应充足,蚕宝宝个头大,蚕茧也就相对漂亮,产量并不比春季少。也可以给生产队带来一笔不小的现金收入,大松爸爸又接到蚕茧站的通知,让他去上班,其实也就是临时工,大约15天,反战生产队不农忙也闲了,也没有其他什么多余的事要干,大松爸爸也就按时去了石垭场蚕茧站上班。上班以后,他每天要给生产队交八毛钱,可以赚十分工分, 有了工分,年底才能分到储备粮。

生产队总是有忙不完的,从早到晚不是这样,就是那样,就没有闲着的时间,其宾很多事可以不做的,就是混时间挣工分,这也就是大锅饭的弊端。

大松爸爸去了茧站上班五天左右,妈妈还是关心爸爸的身体,带着大松去看望爸爸,当时没有班车,全程走路,到了茧站已是中午,大松第一次看到爸爸烧煤炭,炉中熊熊的大火,发出耀眼的强光,把爸爸脸照得通红。红红的皮肤冒出颗颗汗珠,身上的汗如雨下,滚烫的汗水打湿了衣裳。这活儿好玩一定很辛苦。中午饭还不错,有辣椒炒肉,比农家饭好吃多了,大厨做的饭不会差到哪里去。爸爸身体还不错,吃完午饭,妈妈带着大松往家里走。第一次走这么远去看爸爸,大松也没有感觉累,很是兴奋,一路小跑,妈妈还追不上。前面来了汽车,大松既紧张又兴奋,可能是慌乱直奔路中间,好在妈妈眼疾手快一把把大松拉到了公路边,才得以安全,妈妈给大松说那是汽车,看见了要让开,让到路边。这是大松第一次见到汽车,觉得汽在很大跑得很快,第一次见,记忆很深,老解放牌卡车能拉5吨。过了枣儿垭乡村公路就没有见到汽车了,当时这条路十天八天也见不着一辆车。下午的阳光还是炙热,好在有微风吹拂,秋天的风还是有些凉意,一路走动,脸上还是感觉凉快。

娘儿俩很快又回到家里了,大松走累了,躺了半小时,又恢复了体力,把今天的所见所闻讲给幺姑和爷爷奶奶听。他们也聚精会神地听大松第一次摆龙门阵,说得有鼻子有眼,条条是道,说中午有肉吃,还很好吃,还看见了汽车,第一次见到了电灯,反正很新鲜,幺姑也夸大松聪明,记心好。大松还拿了水果糖给弟弟吃,弟弟也很高兴,有了糖吃弟弟哈哈大笑。

夕阳西下,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又收工回家了,田野里是刚刚耕作了的大地,和还未收获的庄稼。傍晚温度也渐渐降下来,给人们蒂来了丝丝凉意。月亮也从白云山升起来了,高挂在深兰的夜空。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书单推荐: 爆甜!我成了糙汉老公掌心宠 极品捡漏大师 我亵渎了神明 顾少蚀骨宠,霸总夫人是毒医 陆总只想独宠我 亘古神功 这个渣男居然不渣 我给李白做书童 被黑后,傅队回去继承亿万家产 太空大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