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春暖花开(1 / 1)
“李花白油菜花黄,春天开花暖洋洋……”,远处传来了稚嫩的儿歌,几个小朋友在院坝里跳来跳去的唱着儿歌,那种天真无邪,无忧无虑的样子,非常快乐!
雨水节过后,天下了几场小雨,基本缓解了旱情,麦苗儿喝足了雨水,蹭蹭蹭的往上涨,比前段时间更绿了,一场秋雨一场寒,这是秋天的写照,下一场雨,温度就会降一些,这雨水节后恰恰相反,春天里下一场雨,温度就升一点,下一场雨温度又升一点,寒冬远离了人们,春风送来了温暖。
学校里传来阵阵读书声,书声朗朗响彻云霄。广播站里也是一天到晚的放着音乐,“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们地位高……”一天到晚循环播放,一年之计在于春,因为春耕生产要开始了。广播站也要出来搞气氛。
公社的政府大院,因为是老庙子,几百年的历史了,破破烂烂,历经风风雨雨,已经不再适宜居住,纯属危楼。虽然没有百尺高,但是比普通房子高大多了,它是瓦架子结构头上盖瓦主体是木架子,新鲜的很厉害,差不多向南偏了有20多度,大门已经关不上了,窗户也是支离破碎,大风吹来,能听到吱吱呀呀的叫声,岌岌可危。乡革委会申请报区公所批准,又报县革委会批准,终于同意重新盖一所新的公社大院。新的公社大院选址在和平四队,你现在老庙子的位置就隔了几块地,老公社的位置是前锋五队的,前锋五队与和平四队是邻居,挨边接壤。公社供销社也一并重建,与乡政府,公社,政府大院, 相邻而居,一上一下,供销社就坐落在罐包山下,政府就坐落在供销社的地坎下,落差也就20来米,政府大院选址,这块面积比较宽大,有6000多平方米,冬天天然避风港,因为他在山湾处,夏天绿树环绕,这里形成了冬暖夏凉的小气候。大院还是使用传统的建筑方式土墙瓦房,是川北人民近百年来建筑的基本形式,节省木材建筑速度又快,墙的厚度有30公分厚,冬暖夏凉,十分舒服。建筑材料主要就是黄泥土,还有瓦。少量木材做檩条,这是一种低成本建筑, 经济而且实用。
修政府大院还需要大量的石材做地基石,开采石头,在一个地方还搞不定,需要多选几个地方同时进行,这样可以加快建设进度,石料也就比较丰富,石匠师傅们当然也会想办法,一就地取材,就在建设新址的附近开山取石,可以节省劳力,减少运输成本,提高建筑速度,有一个备用石科,就在前锋一队公路边上,那里是大青石石材好,全都是整山石料。前锋,一队,到新建政府大院差不多有一公里路,这里有公路,大家可以用手板车来运输。是的,手板车也是奢侈品,属于稀缺工具,人们还有一个更土的办法,就是用四个人抬,抬石头,这也是川北的一大风景,这是一个真正的体力活,一般人吃不消的,石头很重,很容易伤筋动骨。
政府大院正按预定计划进行。
社员们仍在田地里任劳任怨的劳动,这几天准备搞玉米育苗,生产队队长叫大家抓紧时间搞,不要错过农时,天气挺好,最好使用的方格育苗,这个比普通点播省材料而且苗子好,生长快,
方格育苗,也挺简单的,首先找一块平地在上面铺上一层细细的泥巴,把泥巴用粪水调好,铺成三四公分厚,等水分稍微晾干一下,就用刀在上面划成格子,像豆腐块一样,格子三公分见方,将浸好的玉米种子,安放在方格中央,撒上一层细细的肥泥巴,就是农家肥,刚好遮住玉米粒儿,再盖上塑料薄膜,一个小小的育苗温床就搞成了,温床里的温度比外面高,三天后,玉米粒儿就发芽出土了,三天以后,小苗长了一寸生左右,开始给玉米苗施肥,晚上盖好薄膜,白天打开薄膜,这样晚上不至于受冻,白天经过太阳照射进行光合作用。让玉米苗生长更快!
干完生产队的活,收工后每家每户还有自留地打理,自留地是集体生产时的一大特色,自留地简单的说就是菜园子,各家各户种自己喜欢种的菜,种粮食也可以,自己安排,不在生产队规划之列,属于私人地盘,春天种,四季豆,黄瓜,西红柿,南瓜,冬瓜,苦瓜,佛手瓜,甜瓜,菜瓜,丝瓜,富子瓜,等瓜瓜小菜,秋天种萝卜,青菜,白菜,等时令蔬菜。农村有句俗语,看你勤不勤,去你家菜园子里盯一盯。自留地,菜园子,不同季节不同色彩,每家每户的绿色宝库,姜茐蒜都是安排在自留地,其实也就是家家户户餐桌蔬菜的发源地。
那时每家每户都有自留地,产出的蔬菜是吃不完的,也没冰箱等保鲜设备,除了人吃,其余的就当饲料,喂猪,喂鸡,喂鸭,有一小部分卖到了市场上去了,市场需求小,各家各户都有产出,所以用来喂鸡鸭子非常普遍。
打理自留地倒是挺简单,收工时挑上粪水去浇灌一下,隔三差五除除草,捉捉虫,整修整修,需要吃什么菜,直接去地里采摘就行了。有时邻居种的一些新鲜品种,也可以尝一尝鲜,哪家先熟哪家的后熟,互相交换着吃主要是尝新(尝鲜)。
农田里,金黄色的油菜花随风摇摆,一大片一大片地的花争先恐后全部绽放。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花香,一群群小蜜蜂来回穿梭,川流不息,往返于蜂房与花田之间,见了行人不打招呼也不躲避,正忙呢,没时间答理你,我得给百花授粉,采蜜,酿造新的甜蜜,美丽中国,中国美丽也有我中华小蜜蜂的贡献啊!
李花雪白,桃花粉红,在这温暖春天里,在这广阔的?大自然的怀抱中竞相开放,争奇斗艳,展现美丽,时节已到,花儿自开。古人写道:好花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作者写到这里,一直以为是好花知时节,诗的原句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人们在麦地的空格带(通风行)翻土,为栽播玉米苗做准备,生产队的地不多,也就200亩左右,麦地100多亩,其余的是油菜地,趁这农闲时间,提前把麦地里的空行翻挖松土,晾晒,油菜比小麦收割早,油菜一没完就播种玉米。玉米,高杆农作物,高三米左右,喜光,怕涝,产量高,全国大部分都可播种。特别适应水源条件较差地区,丘陵地区,半干旱地区。玉米粉营养丰富,美颜防衰老,适应大部分人群,既可当主食也可制作糕点。王米秸秆可以当饲料喂猪喂牛,也可以当燃料,烧火做饭。在当时的农村是一大宝贝。
人们在田野里劳做,闻着浓浓的花香,听着优美的歌曲(广播站),沐浴着温暖的阳光,轻风吹来,神清气爽。春天真美丽,中国更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