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码头午登船(1 / 2)
离开清河县王青云二人一路向东,计划在临安渡口坐船南下,走淮河支流向东向南,进入淮南道,行程出发前王青云已经做好了规划。
大魏朝对于人口流动管理十分严格,没有功名的行商,平民跨府流动的话就需要路引,记清姓名、籍贯、所到地,原由,停留时间,返回日期等一系列的详细内容,而且极不好办理,不过王青云没有这个困扰,秀才以上功名,通行并不受阻,也不用交入城税之类的,要不然写首诗某个小城就有可能青史留名了,而牛虎作为随从一并免除路引,秀才最多带两人,举人带五人,有官身的进士则没有阻碍,甚至还能住官府的驿站。
王青云计划始于朔平府经河南道三府至淮南道两府,到达庐州府白鹿洞书院,途径一共六府之地,路程超千里,比一般的行商走的都要远。
出门在外,王父王母给王青云准备了五十两银子,再加上之前王青云剩的不足三十两,所以王青云大概有一百八十两银子,其中一百两是李皓留下的,被王青云缝在衣角,以作不时之需。
不过王青云二人准备比较充分,带的东西比较多,两把硬弓,一把是王青云的,一把是牛虎自己的,还有王青云特制的匕首,白术的必备神药,锅碗瓢盆,调料干粮,腊肉香肠,都是王母硬装的,全被福行挂在身上,由牛虎牵着,路上二人吃一点,负担就会减轻一点,而且天气越来越热,东西也容易放坏,所以王青云做饭也舍得,伙食条件还挺不错的。
住宿就不行了,因为两人急着赶路,也对地方不太熟悉,所以不太能把握好住宿的地方。
刚开始经常露宿荒野,最好的就是土地庙,城隍庙,或者一些山野小寺,后来慢慢地有经验了,快天黑的时候王青云二人就找附近的农舍租住一晚。
王青云二人走的是官道,官道虽然绕路,但是胜在安全,如果抄小路谁知道什么时候会迷路也说不准。
走了三天,王青云才走出清河县,主要是往东河网较多,有的地方还要绕很远的路。
所以王青云二人脚程并不快,王青云也有意放慢脚步,倒不是欣赏风景,而是让双脚习惯走路的感觉,有血泡的话就挑一下,直到走出朔平府王青云的脚底板已经逐渐硬实,再也没出过血泡。
朔平府紧挨着河南道,黄河孕育的河南道自古多出英才,但是贫困却始终萦绕着这片土地,如果说朔平府的人们生活水平是中等的话,河南道的生民就比较困苦了,经常能看到挖野菜的大军。
不是一个两个,是一群又一群,面无菜色,多有饥馑,现在还刚刚夏收结束,情况可见一般,不过田地却是侍弄的极好,王青云看得心疼,不过也无可奈何。
对于陌生人,善良的人总是敬而远之的,闲暇时王青云就教牛虎认字,背书,看书,然后就是构思以后的路,自己到书院估计剩不下钱了,得想办法搞钱才是正道。
王青云只带了那十几本在谢家抄的书。
其实王青云已经能够背下来了,但是还是带着吧,读书人不带书还是读书人吗?
河南府虽然贫穷,但是却极其热情,看到王青云二人在凉荫处遮阳,那农家虽不靠近但是询问王青云是否需要井水解渴,憨厚却真实,王青云对这片土地的人民也由衷地热爱。
天气越来越热,王青云后悔自己竟然没有制作蚊香,实在是失算,越往东走蚊子越多,也不知是什么原因王家反而没那么多蚊子,甚至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