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一位小说大家(2 / 2)
在见识了柳如是和陈圆圆以后,周永宁对于秦淮八艳垂涎三尺,准备一个人独占。
反正他是京城里的一个二世祖,这辈子最大的事情就是享乐,不用像个清官一样顾及名声。
享乐了,反而能让崇祯和皇后娘娘高兴。
周永宁坐着景泰蓝官轿回到了番茄伯府,享受着柳如是陈圆圆的服侍,听着徐佛禀报今天又赚了多少银子。
等他听完今天的银子数目,满意的拍了拍徐佛屁股。
徐佛偷看了一眼柳如是和陈圆圆,红了脸,嗔怪了一句:“还有人在,老爷现在都不避人了。”
周永宁促狭一笑,正准备得寸进尺,一名丫鬟过来禀报了一个消息。
“老爷,建仁已经把陈忱请来了。”
周永宁听到陈忱来了,顾不上调戏徐佛,立即赶往了前院接见这个陈忱。
他和许仲琳的名望一样,是一位杂记小说大家,写出了水浒后传。
只不过现在还没出名,自身名气不能和许仲琳相比,不过穷苦程度,要比许仲琳寒酸多了。
许仲琳还有宅子住,还有一个儿子。
陈忱由于穷苦,一直寄居在野寺里。
周永宁在前院见到了陈忱,上下打量了他几眼,满意的点了点头。
穿着一身满是补丁的短打,与乡间的农夫没有什么两样,谁也不会想到他能成为杂记小说大家。
不过,越穷越让周永宁满意,穷点好,就没有了所谓的文人脾气。
果不其然,陈忱主动拱手道:“不知国舅爷找在下来有什么事,以国舅爷在老百姓里的名声应该不是为了欺行霸市,想必是有其他的原因。”
周永宁对于他的聪慧更加满意了:“可曾听说过许仲琳的事迹。”
陈忱眼前一亮,似乎是想到了什么,情绪明显有些激动。
为了保持风度,陈忱努力压下了心里的激动,郑重其事的说道:“在下早就听说过许先生的封神演义,改变了他家的命运,只凭一本杂记小说就光宗耀祖了。”
不用周永宁主动说,陈忱有了崭露才华的想法:“在下一直在构思一篇关于水浒传的杂记小说,想给水浒传写上续篇,不知……”
陈忱说到这里突然顿住了,他给水浒传写续篇的行为,落在其他文人眼里不免有拾人牙慧的嫌疑,让文人们感到不耻。
他又没有什么名声,更会被文人们骂上一句狗续貂尾。
陈忱苦笑一声,不敢往下说了,担心遭到周永宁的厌恶。
毕竟,只要是个正常人都会以为他想借着水浒传的名气发财,是个为了钱什么都不顾的小人。
周永宁却是一把握住了陈忱的手臂:“好!这个想法太好了,本伯爷支持你。只要你能写出来,立即让大明官营厂作的报纸刊印你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