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科举也能有新发明(2 / 2)
宋应星、张焘、茅元仪等人随意拿了一本,不当回事的看了看。
只是看了前几页,一个个激动的面色潮红了。
“这....这世上居然还有这种书,简直是把八股文的破题规矩摸了一个通透。”
“这几本书分别按照四书分为《大学》、《中庸》、《上论》、《下论》、《上孟》、《下孟》六大类,又细分为大题和小题,方方面面全都考虑到了啊。”
“过瘾!过瘾啊,有了这几本书何愁考不中解元。”
孙元化糊涂了,刚才还说高中举人都难,怎么突然又说高中解元了。
孙元化抢过来一本,翻开看了几眼,突然猛拍了一下大腿,痛呼道:“孙某早一天碰到这等精妙的破题范文,高中个状元都没问题啊。”
任何一个读书人都有一个状元梦。
那可是从数百万读书人里脱颖而出,仅有的一个状元。
人生四大乐事,头一个就是金榜题名时。
周永宁得意的说到:“本伯爷没说错吧,工社完全可以包揽前三。”
包揽前三?
孙元化板了脸:“胡说!少说也要包揽本次乡试三成的举人。”
北直隶作为大省,每次乡试录取的人数不过一百来人。
仅仅一个工社就占据了三十人。
还不知要惊掉多少人的下巴。
周永宁都被这话惊到了,迟疑道:“这几本书讲得是如何破题,只是方法,具体还要看工社读书人自身的学识,就算是告诉了要考床前明月光的下一句,工社读书人不知道还是要落榜。”
周永宁的眼神依次从茅元仪、张焘、吴又可身上略过:“这次乡试就看他们三人的了,只要能包揽前三就足够宣扬工社的名声了。”
宋应星已经在江西布政司中过举人了,还是懒着不走,破题范文里不仅有敢于乡试的破题,还要进士科的破题。
宋应星屡次不第,已经绝了参加科举的念头。
破题范文再次给了他希望。
只要高中了进士,又能给工社宣扬一波名声。
周永宁摆了摆手,示意建仁给工社读书人每人发一套,等到人手一本了,工社里的氛围再次热闹起来。
铆足了劲准备参加乡试。
借着乡试宣扬工社的名声。
工社读书人彻底把周永宁晾在了一边,热火朝天的讨论了起来。
“朝中无人莫做官,像咱们这些没关系的寒门读书人,高中了举人也不过是在县里厮混,一辈子没有出头机会。”
“是啊,哪有现在逍遥,学生上次因为燧发滑膛枪得到了足足一千两银子的赏钱,知县几辈子都挣不来,别说县里的其他官吏了。”
“何止是赚银子,地位也不一样了,以前谁看得起咱们这些寒门读书人,前不久回家祭祖,乡里的知县老爷亲自过去参加了宴席,我爷爷和我爹哭了足足一夜。”
周永宁满意了,知道工社读书人故意说给他听,看似说的是银子和面子,其实是为了让他放宽了心。
就算是高中了举人也不会离开工社,参加乡试只是一心为了工社着想,趁机给工社宣扬名声。
周永宁早就料到会是这个结果,那本思想先进的书没有白拿出来。
工社读书人不仅在学识上与八股读书人不一样了,思想境界更是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