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第一次北征(2 / 2)
【永乐八年二月十日,朱棣率领五十万大军从北京出发,而户部尚书夏原吉辅佐皇太孙朱瞻基留守北京。】
【五月初一,明军再次来到胪朐河,此次朱棣将河改名为了饮马河。】
【初八,明军抓到了鞑靼骑兵,得知了本雅失里的方位,这才令大军渡过饮马河,贯彻了“稳扎稳打”的宗旨。】
【接下来该派轻骑去探知消息了。但朱棣依旧选择自己上。】
【他让王友驻营河上,金幼孜留守营地,自己带着轻骑兵和二十天的干粮,一路循着本雅失里的踪迹追到了鄂诺河,截住了正在逃跑的本雅失里。】
【他没有等援军,就带着手下的轻骑兵迎战本雅失里,最终获胜,本雅失里只能带着七个骑兵逃跑,抛下了所有的辎重武器、其他士兵。】
【有趣的是,鄂诺河其实是元太祖成吉思汗的兴起之地。】
明朝,洪武十三年。
哦,亲征。早就知道了。
嗯???自己上???
所有人都表演了一个向日葵猛回头,对准的太阳就是朱棣。
“四弟,你亲征不应该坐镇中军吗?怎么还以身犯险,自己带着轻骑兵与敌人短兵相接!”朱标有点接受不了,你已经登基了啊,不是之前那个想怎么打就怎么打的燕王了啊!就算立有太子太孙,但一旦出事,还是免不了国朝动荡啊。
其他人也接受不了。虽然说“诸将无足任者”,但那是帅才,这种将才总还有几个吧,怎么就轮到你直接冲上去了呢?
朱棣有点不满:“你们应该往好处看啊!这可是元太祖的兴起之地,在这里我打败了他的子孙啊,还是大败!”
回应他的是沉默的凝视,就算这事儿确实很好,也很有天理报应的意思,但这都抵消不了你一个皇帝带着轻骑兵就冲了的事实。
唐朝,贞观三年。
“亲自带兵!”李世民仿佛找到了知己,他也好想亲征,不是那种坐在中帐的亲征,而是像这样带领骑兵的亲征!但是就连坐在帐中的亲征他现在都不行……
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人都用幽幽的眼神盯着他,表达着一个意思:陛下,你不想!你也不要想了,用不着你去亲征!
李世民怏怏收回了试探的小jio jio,心里自我安慰:没事,大唐周边那么多不安分的,自己总能找到机会的。
宋朝。
“鄂诺河?”太祖赵匡胤盯着那个据说是元太祖兴起之地的河流,喃喃。
最终,他秉持着宁可错杀、不可放过,有枣没枣打三竿的心理,下令派人去那边守着,有什么事情都往回汇报。
【但是本雅失里并不是唯一的目标。】
【其实他本来是的,但自从知道朱棣御驾亲征后,由于恐惧,他决定和太师阿鲁台一起往西逃跑,但阿鲁台不同意。结果,鞑靼就分裂了,本雅失里带着自己的人马一路西逃,阿鲁台带着自己的属下向东移动。】
【不知道他们是不是想让另一个人替自己吸引火力,赌一把自己不会被追上。】
【但显然,这个想法没有成功。】
【朱棣在得知情况后,立刻返回饮马河,给明军定下了新的目标:阿鲁台。】
【六月初九,明军找到了阿鲁台的踪迹,此时阿鲁台部内部是降是打意见不统,但最终选择了向明军进攻。明军此时士气高昂,朱棣又亲率精锐,在阵中冲杀,阿鲁台大败,仓皇逃窜。】
【明军乘胜追击,追击的主力是神机营。此时,机营的火器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声震数十里”“虏怖慑”,彻底打散了阿鲁台等人的战斗欲望。】
【至此,第一次北征大获全胜,朱棣班师回朝。七月十七日,回到了北京。】
【对了,关于西逃的本雅失里,他一路逃到了瓦剌,本以为自己妹妹是马哈木的妻子,可以暂时收留他,没想到马哈木直接斩杀了他。】
明朝,洪武年。
“噗嗤” “噗嗤”
笑声此起彼伏,一是笑本雅失里和阿鲁台的愚蠢可笑,居然还兵分两路往两个相反的方向跑,二是笑本雅失里最后的结局,怎么这么天真,马哈木这么一个敌对部族的首领,就是妹夫又如何?哪怕是和你有直接血缘关系都不一定留你一命,更何况妹夫?
笑完了,众人重新开始点评。
“这次北征结束,北边应该能安静一段时日了。”一人道。
“确实,不过我记得最初永乐有二十二年,现在是七年第一次北征,那接下来要平均四年一次北征。”国力支撑得起吗?
唐朝,贞观三年。
李世民看着神迹中的画面,心已经飞了上去。他又亲自带兵了!我也好想!但是不行。哦,这个神机营实战不错啊!等等,这个是可以说的。
他满怀期待地看着群臣:“诸位爱卿啊,这神机营就是之前的火器队伍,现在看来实战效果斐然啊。”
底下的大臣们没有辜负他的殷殷期盼,纷纷赞同。
程咬金等武将更是两眼冒光,浑似饿了三个月:“陛下,俺也要。就算威力没那么大也成,这声音就足够在关键时刻给敌军来一发了,让他们军心混乱……”
宋朝。
看着神迹中本雅失里和阿鲁台的操作,宋朝的几人总算放松下来,有了闲心调侃说笑。
“哈哈哈哈哈哈哈,”赵光义大声嘲笑这两人的愚蠢和自以为是,一边又吐槽,“大哥,三弟,你说这两人到底怎么想的,居然想出这种办法来哈哈哈哈哈!”他笑得快喘不过气来,“而且跑就跑吧,居然还舍不得那些不需要的辎重,结果没跑掉吧!哈哈哈哈哈……”
赵匡胤和赵光美、赵德昭赵德芳也是忍俊不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