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军史小说 > 大宋祖王爷 > 第135章 王爷语录

第135章 王爷语录(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好书推荐: 边缘世界的领主  血孽  萌学园之归来  大约是爱情  重生复仇:裴少的心尖宠  玄道而生  重生嫁给乞丐后,我做了皇后  美人倚剑我出鞘  成为奴隶:被富萝莉买下了  说我学习是演戏,那就直接考第一 

“嗯,我看就叫《祖王爷语录》吧。”陈宜中道。

赵德芳一阵无语,他倒是不反对将他说的话汇集在一起,这样也好让大家快速领悟他的想法,跨越近八百年的思想,不这样做很难让人入脑入心,但是陈宜中起的这个名字也太大了,自己何敢与后世伟人相提并论?

正当他绞尽脑汁想书名时,这时文天祥、张世杰等人却一致叫好,《祖王爷语录》非常贴切,非常吻合,当场众人就决定了,赵德芳只好任由他们了。

“陈丞相,现在我大宋的造纸业如何?”赵德芳问道。

“回祖王爷,我朝造纸业主要分布在江南,其中浙东有竹纸,江南有楮纸,江西清江有藤纸,另外四川有藤纸,年产量较充足,能够保证各方用纸,还能销往高丽、日本、逞逻、交趾以及西域等国。”

赵德芳知道,历史上的宋朝文化灿烂,学院、书画坊、图籍等兴旺发达,徽州府的宣纸还被当做宫廷贡纸使用,也是“文房四宝”之一。这其中造纸成本的低廉起到了关键作用,无论官府还是民间都用得起纸。

“那印刷业呢?”赵德芳那个又问。

“祖王爷,我朝的印刷主要是雕版和活字印刷,和制墨与造纸业一样,工坊遍布,从事这三类行业的工匠也有很多,上次交换过来的工匠中有一部分就是,祖王爷若是需要这些工匠,老臣喊他们过来就是。”陈宜中道。

“本王只是了解一下,这样就放心了。以后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产业,离不开这些行业,文人无书可用,无笔墨纸砚,就相当于兵士无刀枪一样。我们要知道,这些手工业者,才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

“臣对于祖王爷坚持交换工匠俘虏的做法更加佩服了。”陈宜中、文天祥等人纷纷道。

“那《祖王爷语录》也可以印成书了。”王清惠道。

“等到进入临安后,我们还要开办报纸,书局,还要印刷书本,编辑教学课本,编纂史学,把历朝历代经典书籍进行翻印,甚至石刻,古圣先贤的思想将永久保存在我大宋,在汉人中一代代传承,亘古不灭。”

赵德芳想起来,当年在北京国子监和孔庙参观时,清朝乾隆皇帝命人将《周易》、《论语》等十三部经书刻于大石碑上,前后历时十二载,后来的八国联军和侵华日军都想将其运出海外,甚至想要毁掉,却因碑体巨大、质地坚硬而未得逞。当时赵德芳就想,要是历朝历代都能将当朝出现的圣人经典刻印保存,那即使再有焚书坑儒、五胡乱华、剃发易服等事件,也能够将圣人思想用石刻保留下来。

“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在语言文字上,要改变书写和阅读习惯,修订断句,推行标点符合,简化汉字结构,增加汉字数量。在教育体制上,推行小学、中学、大学教育,设置文史和理工科目。我们要建成一个科学文化教育高度发达、高度繁荣的大宋。”赵德芳继续描绘着未来。

众人听着赵德芳的描述,虽然很多话语还不明白,但看祖王爷那向往的神态,就知道此事可行,而且此事必成。

“今天本来是商议如何与伯颜大军开战,有点跑题了,大家继续。”赵德芳道。

正在这时,令兵来报,韩春春押着蒙古僧人在营外听令。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书单推荐: 大商川行军 我是吕布,为国为民 烟花新宋 我穿越了!一半? 三国:开局获得霸王传承 大秦:传授屠龙术,嬴政求我当帝师 瞎子演的太好,夫人问我还要不要 拒绝摆碗,我助兄长建大明 穿越赵云,从山大王到千古一帝 大唐有高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