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太学改革(2 / 2)
到了大秦时期,秦二世采纳董夫子“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于帝都设立太学,一改羽朝末年“礼乐分崩,典文残落”、“四方学士多怀协图书,遁逃林薮”的衰败气象。
访雅儒,采经典阙文,四方学士云会京畿一带,开百家言论,立五经博士。
如今的太尉魏元,魏家家主,起初就是太学博士,后为司业,再为国子祭酒,后来先帝嬴商杀戮百官,朝堂空缺,才转入朝堂,升为大员。
太学在中区偏东一块,占地千亩,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聚贤门、太学门、国柱牌坊、万邦殿、纳才堂、明智亭。
其中聚贤门为大门,门内东西两侧有井亭,左右皆是黄琉璃瓦重檐碑亭,以显尊贵气象。
二门为太学,门内左为钟亭,右为鼓亭,门北甬道中有一座国柱牌坊。
北为主体建筑万邦,四角重檐攒尖顶,覆黄琉璃瓦。
四面辟门,环以回廊和水池,池周为汉白玉雕护拦,架有四座石桥,通向四门,以喻“天地万邦、传流教化”之意。
万邦殿两侧有二厅六堂和明智亭,形成传统的对称格局。
内部多种槐树,取槐木逢生的吉祥征兆。
其中有桩典故,也是真实发生的事件,在羽朝末年,学堂种植的槐树遇上旱灾,全部枯萎,几无复生之迹象,后来大秦开国圣君登基大典,枝干上忽又萌发新芽成叶,枯而复荣。
人们认为是吉祥的征兆,所以就有了祥瑞之称。
甚至在太学内立了掌槐这么一个小官职,专门负责槐树的照看工作,薪资还不低。
学子们白天里,“书生喧两庑,无复辩朗朗”,晚上也要上晚自习,是为“传柝三更静,挑灯六馆明”。
发奋读书,以文载道,撑起大秦数百年的朝堂。
嬴霄早就想来了,见识见识这鼎立数千年的传奇文殿,苦于没有时间,今日要事在身,刚好可以满足自己一桩心愿。
龙驾从御道直行,马车到了聚贤门也未停下,一路直通纳才堂。
作为万民之师、天下表率,他来此,是为了见识大秦最为杰出的一代学子,同时,也要对太学做些改革。
“陛下金安!”
下了青帝龙架,早有十余人在此等候,为首的是个白发老人,一身书卷气,有股淡看世间云卷云舒的洒脱淡然。
就是陛下到了跟前,也平静自若,有真儒风采。
正是这一代国子监祭酒,安平乐。
嬴霄搀扶着老人,到了明智亭坐下,一众儒生就站在亭子下方,满脸期冀地看着当今最为传奇的皇帝陛下。
这半年来,嬴霄的行为被民间层层加工,已然成了当世神话,明君表率。
让他们这些千里马,一个个望眼欲穿。
今日总算是盼来了。
“安老,朕此次来,是为太学改革一事,事先丁墨应该前来说过,不知您老可还记得?”
安平乐抚了抚颚下长须,大笑道:“陛下切莫小瞧老夫,老夫虽然年近百岁,可脑袋瓜还未昏聩,看得明白陛下的用意。”
“开术数、精算、工造、水利、新闻、武道、文政、史学、外语、丹药、器修、阵法十二学科,鼎立文武两道,广收天下学徒。”
“重实才,而非文采,培养经世安邦,武能定国的九州英才。”
“这是天下的好事!”
他重重咳嗽一声,指着下方十二人说道:“所以老夫事先在太学里挑选了十二位学子,皆精通一道,是为新学所需人才。”
“希望陛下能善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