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古代时期!悠久的历史长河!储位之争,密折与军机处(2 / 2)
当真是杯弓蛇影!
从那以后,太子的位置一直空着。
“朕看这太子还是不要立的好。”康熙对群臣说道。
至于在康熙死后,这皇位到底花落谁家了呢?
那当然就是为人低调,不争不抢,很不起眼的四皇子胤禛了。
胤禛对此也只是微微一笑道:“我其实只是一个富贵闲人而已,真不知道父皇为什么会挑中我,是真的百思不得其解。”
没错,这大大的出乎了群臣以及众多皇子的意料。
他们简直想不通,这到底是为什么?
简直是无法想象,难以置信,不可思议,匪夷所思。
不过在这之后,也有人认为胤禛,他是靠暗中耍阴谋,从而篡夺皇位的。
但是不管如何,最终的结果还是以胤禛当上皇帝,继任大统而结束。
胤禛他就是雍正皇帝,年号雍正。
这就是储位之争的故事!
清朝密折制度的创行是从康熙时期开始的。
设立密折制度的初衷是为了了解下情、防止官员对皇帝隐瞒实情。
雍正时期,雍正帝在位时。
雍正则把这个制度完善并加以推广。
雍正下令,雨水粮价、政务社情之类的都可以用奏折向皇帝密报。
就算是没有查实的事情,只要注明出处也是可以风闻密报。
这样的话,密折制度的推行,让雍正建立起了一张覆盖全国的情报信息网。
如此雍正只需在京城皇宫内,便可以及时了解全国的信息,并且迅速做出决策。
雍正继位后对西北用兵,深感原有的行政机构人浮于事,效率太低。
为此,雍正还逐步摸索建立了军机处,从而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军机处是清朝特有的中枢机构,作为皇帝的秘书工作班子。
完全秉承皇帝旨意办事,草拟谕旨。
在皇帝需要时也同样的辅佐皇帝处理全国重大、机密、紧急的军政事务。
军机处的设立,使得皇帝旨意畅通无阻,皇权的膨胀达到了巅峰。
雍正之后的清朝统治者,他们也一直沿袭这个中枢机构,以及与它配套的密折制度。
雍正即位后,就在皇宫中设立了密折与军机处。
至此,军机处成为了清朝特有的中央机构,以及与它配套的密折制度。
“大家有什么想汇报的,就可以向朕发密折。”雍正道。
清朝的密折制度虽然始于康熙,但是真正推行起来,还是在雍正时期。
至于为什么呢?
因为雍正是个宅男!
“待在皇宫中,不用出京城就能知道天下所有的事,这密折真是个好东西。”雍正正在翻看大臣们所呈上来的密折。
“传令下去,雨水粮价、政务人情等,这些都可以呈进密折。”
“是,皇上!”太监点点头道。
“等等,那些做官的那些东西出错,肯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嗯,是这样的。”
“那就这样好了,只要标明信息的出处,就算错了也不会追究责任。”雍正想了想又说道。
“这个主意不错!”太监恭维道。
“还要再加上一条,如果听说了外地的情况,也可以进行上报。”
“哦,好的。”
“这样一来,朕就可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了。”雍正如此想到。
此后,雍正利用密折制度,搭建了一张覆盖全国的情报信息网。
然后,雍正利用这些情报,大大加强了对官员的控制力。
不仅如此,雍正为了增强自己手上的权力,还特意设立了军机处。
而为什么叫军机处呢?
因为最开始时,设立军机处只是为了解决打仗问题。
皇宫中。
“这个月的军饷凑齐了没有?”雍正开口问向一旁的太监。
“皇上,听户部说国库实在拿不出钱了。”
“那么军粮总是凑齐了吧?”雍正略微不满的问道。
“没有。”太监摇摇头道,“皇上,那帮大臣说,今年有很多地方遭了灾,所以粮食一时间难以筹够。”
“可恶!”闻言雍正勃然大怒,将手中的密折直接扔在了地上,“这帮官员的办事效率真的是太低了。”
“算了,不求这帮大爷了。”
“传朕命令,马上设立军机处,所有事情都由朕自己来办。”
“是,皇上。”
在军机处设立后,就直接总揽军政大权。
而内阁作为中枢,其权力实际已经被军机处架空了。
“哼!”雍正坐在龙椅上冷哼一声,“你们不是嫌办事辛苦吗?那从现在起,以后的朝廷大事就不要你们过来插手办了。”
“这……”此话让内阁大臣们一时间不知该如何是好。
“大事、要紧的事就都由朕一人来决定,再口授旨意,交给我的军机大臣们办吧。”
“是,皇上!”无奈之下,内阁的大臣们只能点头同意了下来。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谁让他们办事效率低下呢?
不能好好的为皇上分忧解难。
当雍正的话说完,就用手指向在另一边的军机大臣们。
军机处的设立,同样也标志着专制皇权到了顶峰。
从而让办事效率大大地提高了。
这就是密折与军机处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