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逛商场邂逅老熟人 遇困境柳暗逢花明(2 / 2)
朱菲儿自己也有镜子前反复照过,她喜欢这款项链,还因为它的价格,她刚才偷偷看过——一百零八万。她又瞥了一眼无动于衷的惠南,心里叹口气,准备将项链摘下来。
“别动,表姐!”贺雅喊,“买下来吧,你戴着真合适——”
这时,拿回华西银行卡和单据的店长,看到朱菲儿试戴项链,又高兴地夸赞了几句,劝她买下来。
朱菲儿摇摇头,如果说项链不适合她,那是假话,说出来也不相信;如果说自己没钱买,那是丢人,丢自己的人,更丢惠南的人。
“店长,你们店里招聘模特儿吗?”贺雅问,“我表姐戴着项链往门外一站,保证你们的客人会一拥而入,一天卖百八十条——”
贺雅的话固然夸张,但在场的人,都认可朱菲儿戴上项链后,人因项链添了气质,项链因人多了品质。
“店长,这条项链,我表姐买了。“贺雅抢着拿出自己的卡来,递给店长。这张卡,是工作室的,她回去后,会将自己的钱还上。
一下子做成将近二百万的生意,店长笑得脸上开了花,又跑去刷卡了。朱菲儿惊讶地说:“雅雅,你——这么贵——”
“表姐——”贺雅动情地说,“你要结婚,我做表妹的不能不有所表示吧。以前,我没钱,现在,有了点,得表达一下了——表姐,这条,你平时戴着,那条钻石的,你可以在婚礼上戴——”
贺雅说得合情合理,但毕竟是一百多万。朱菲儿偷看了华西一眼。
华西发现朱菲儿没有戴自己给他的那个吊坠,问:“菲儿,我给你的那个吊坠,你怎么没有戴着?”
朱菲儿脸色变了,华西说的这是什么话呀?“我给你的那个吊坠”,难道你不明白,我要和惠南结婚了,还能戴着它?但她知道华西是个不开窍的人,不好发火,就说:“惠南看到那个吊坠,觉得太寒酸——再说,我们要结婚了,得买新项链——”她想,这么说,华西应该听得懂了。
“那是不是你把床上的那个熊猫抱枕也丢掉了?”华西又问。
朱菲儿有几分不耐烦了:“你没听清楚吗?我们要结婚了。结婚,一切都是新的开始——”
“菲儿,我没有别的意思。”华西耐心地说,“你别拿自己的生命不当回事——”
“你别危言耸听好不好?”毕竟是在公众场合,朱菲儿不想过分,“我怎么就拿自己的生命不当回事了,再说,我自己的命,与你何干?”
“你保胎了?”华西盯了她一眼,“真的没把我的话听进去?”
一听说“保胎”,贺雅惊讶地问“表姐,你——”店里的人,都知道朱菲儿买项链是准备结婚,现在听到这两个字,就都知道她是未婚先孕了,都把奇怪的目光投向她。
朱菲儿怒了:“华西,你恶心不恶心?你想报复我,搞臭我是吗?”
“表姐,是不是有什么误会?”贺雅问。
“华西,你别消耗我的耐心——”惠南跨前来,“你污辱菲儿,以为我不存在吗?信不信我抽得你满地找牙?”
华西无奈地摇摇头,愚蠢的人,必然为自己的无知付出代价。
“雅雅,我们走吧。”他叫了一声贺雅,昂首走出商场。
生气归生气,朱菲儿最大的困惑,是华西和贺雅,怎么都很有钱。贺雅,她有所了解,开了心理工作室,很有生意,还买了车。可是华西,为什么总是有钱?给了自己一个亿,又买了几千万的别墅,还能拿出那么多钱来买项链。怎么一和自己离婚,就完全变了一个人?
由于抽走了五百万流动资金,他们在乡下收购粮食的步伐,不得不放缓,但与南方收购方的合同,却无法推迟。
雪上加霜的是,一夜之间,北晋当地的粮食收购价,忽然涨了起来。
农民都是很现实的人,能多卖钱,为什么少卖?原来比较稳定的收购户,忽然就把自己的粮食卖给了其他收购商,惠南的家人,以及顾及关系而坚持与他合作的几家亲戚邻居,能够收来的粮食微不足道。他们的收购量,又出现了大危机,按照合同交付粮食,怕是不可能了。
惠南急了,因为和南方收购方有合同在,他们上次发去的粮食回款,只能在这次发去粮食后才会交付,而他们交给农村的预付款,已经不够提价以后的付款了。再拿钱出来,没有两三千万不能。贷款,他们没有和银行的合作经历,不是可信任的客户,从头审批,猴年马月,高利贷,风险太大,且得不偿失。公司一下子陷入困境。惠南求遍了能求的所有人,没有任何办法。
朱菲儿本想着求父亲帮忙,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衰落的朱家,也还是有许多关系的。可是,祸不单行,朱氏煤业,也出事了。
官方在窦家送去的煤炭里,检查出大量的矿矸石。矸石,是煤炭中的次品废品,根本不能当煤烧。它出现在煤炭中,就是以次充好,弄虚作假。
经过筛查,发现这些矸石,全部来自朱氏煤业。
朱有能可以发誓,朱氏煤业提供给窦家的煤,全部来自质量最高的原小海煤矿。为保证信誉,他不仅派出亲信管理主要环节,而且亲自监管。怎么可能出现矸石,而且还是大量的?
但法制部门介入调查后,确认矸石就是来自朱氏煤业,而且,经过监控回放,把进出朱氏煤业的运煤车,与到达煤场的车进行牌照比对,没有任何出入。朱有能被隔离审查了。朱氏煤业面临的,不仅是倒闭,而且会有大额赔偿。
交付粮食的时间一天天迫近,还有几百吨粮食没有着落。朱菲儿和惠南愁得茶饭不思,两人憔悴不堪,嘴上都起了燎泡。
好在时来运转,前几天惠南求救的人中,有人传来消息,说有一个粮食收购商,在铁路部门批不到运输计划,收到的粮食运不出去,愿意以低价转手。
对于惠南来说,这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他立刻让送来消息的人联系卖家。卖家手中的粮食,已经超过了他的需求,但卖家要求一次出手,而且不能拖欠。
一次出手,惠南停下自己在乡下的粮食收购,虽然因为毁约面临小额赔偿,还有失信的损失,但比之于眼前的大买卖,就不算什么了。
不能拖欠,他就调集资金,把乡下的收购款全部收回来,又把公司中所有资金全部聚拢,停止所有业务,专门对付这次收购。
小心起见,他亲自到卖方的仓库中检验粮食。这批粮食,主要是油葵,这些油葵已经全部打包,他随意打开几包,发现都是上品,颗粒饱满,而且个大,比他收购的好多了。
相当满意,他把筹集来的六千万资金打给对方,对方还帮助他发货。看着一包包粮食在铁路站台上了厢车,又看着一辆辆货厢被挂上车组,目睹列车如长蛇一般驶出站,驶向南方,惠南兴奋得简直想跳起来大喊。
只待几天后货到南方,资金回笼,一切顺利了,少说也能赚两百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