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拉老部下一把(2 / 2)
俞承伟想调派的干部,他听的出来,主要是一个部委的厅局级,一个正处级,想来也是俞承伟的铁杆部下。
但去向是政法委副书记和更不算重要的省委政研室办公室副主任,他要是横竖都拦着,那就太不应该了。
几件事都按照俞承伟的意图实现,多少印证了俞承伟的分析。
津北以李士渌为首的本土派,在工作上是有着正向追求的,因此他也没有再提别的要求。
先抽调干部组建宣讲团,稍后才去征求冉彩桦和张友昌的意见。
冉彩桦不必说了,绝对是俞承伟在强力部门的一把利器,下派交流的目标是冲着津北省的公安厅。
张友昌接到俞承伟的电话,几乎都快哭了。
张友昌的日子过的十分不顺当,在林城属于被打压边缘化的,个人生活上也经历坎坷,离了婚。
人到中年诸事不顺,所以二话没有,只要俞承伟让他过去,他可以立即动身。
省委组织部抽调了六十个人的队伍给俞承伟,缁德出了三十个人,其他地市出了三十个,不说是歪瓜裂枣,也是人浮于事的老油条。
得知此事,李士渌还数落过贺嘉瑜,既然答应了还这样,属实没有必要。
俞承伟则来者不拒,如果连这些人都拾掇不明白,那他干练之名就显得太虚了。
等人员到位之后,俞承伟拉着这些人开始在缁德的几大革命事迹发生地转悠,就像是老师带着一群学生。
还布置了繁重的作业,完不成没关系,他可以一对一指导。
每一个没俞承伟一对一的人,心思都非常复杂,压力山大。
一来是俞承伟的身份地位在那摆着,其次俞承伟真的有一套,不说心悦诚服,工作态度也转变了许多。
俞承伟可以说就是干宣讲团起家的,多年历练,在宣传方面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再说还有魏晴柔在一旁拾遗补缺,半个月不到,就把队伍拉了起来。
然后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俞承伟竟然拉着宣讲团去了两个地方,学校和街头。
就像是西方那些为了拉选票的政客一样,哪怕只有一个听众,哪怕刮风下雨,都得钉在那继续讲。
六十个人,被俞承伟分成五个小组,深入“田间地头”开始深耕细作。
学校也还罢了,在街上,那可真是让宣讲团的成员们脸上火辣辣的,但是不讲绝对不行,俞承伟亲自盯着呢!
得知此事,常委会成员们褒贬不一,赞同的觉得这种方式很新颖,而且通过几天的反馈,围观的群众并不少。
而反对的觉得这纯粹就是哗众取宠,标新立异。
无论外界评价如何,俞承伟都一力坚持,并且和魏晴柔商量过后,又翻新了一下宣讲的模式,以此增强吸引力。
并且和赵建良明确说过,暂时不需要宣传方面的支持,不上报纸,不上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