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1 / 2)
每年的大年初二,钱春妮总是早早的就起来了,收拾这收拾那的,恨不得把自己能收拾走的东西都搬走。
今年主动留下来帮周母打理饭菜,可真真是喜欢到家了。还真别说,这家伙平日里面一点活都不干。这才稍微干了一点点,周母居然满意得不得了,越发的觉得钱春妮这个儿媳妇比之前懂事多了。
当然,这是对着儿媳妇自带滤镜的周母自己心里以为的。
事实上,陈大力两口子和周建业都觉得非常的别扭,这般的模样,还真是让他们几个不适应呢!
这样一个成日里面总是作妖、找事,整日看人总是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的人,一旦殷勤起来,还怪瘆的慌的。
“哎呀,燕子,今天你到家就是客人,怎么还能动手干活呢!”钱春妮热情的招呼着,伸胳膊挡住了周燕进厨房的脚步。
“什么客人不客人的,在自己家里吃饭,人多干活也快!”周燕略微不适应的挪动了一下自己的身子。如此热情的嫂子,让她浑身都不自在。
“老大家的,你妹妹也不是外人,男人们在外面聊天,咱们女人们也别凑热闹了,就在厨房里面干点活吧。燕子也过来打打下手,这样菜也上的快一些,可别饿着我的女婿了。”周母因为自己大儿媳妇如此的懂事,连眼睛都笑得眯成了一条线,她看到大媳妇儿招呼自己的闺女歇着,连忙出声说道。
闺女太忙了,也是好久没有回来了!吃完饭以后留着闺女说话太过于刻意了,不知道的还以为传授孩子什么坏主意呢!所以,一边做饭,一边聊聊天,唠唠家常,这是周母跟自己闺女在娘家的日常模式。
“行,娘,我洗一把手就过来。”周晔,冲着自己嫂子笑了笑,然后借着洗手的空档躲开了自己嫂子。
说实话,她嫂子还不如是像平常那样横眉竖眼了,今天这副模样,这是莫名让瘆的慌。
男人们在正房里面拉着家常,说着最近家园发生的事情,女人也没闲着一边做饭,一边询问彼此的情况。
“最近还忙不忙?建业前阵子给你们两个添麻烦了……”周母率先打开了话题。
因为自己嫂子在一旁虎视眈眈的注视着自己,周燕有点放不开,连说话都小声了不少。
“我那个手工作坊也就是那样,一到过节就没有什么活了,今年歇得也早。娘,大力那个人你也是知道的。他最疼建业了。这不是想着领建业学学东西嘛!要不是建业惦念着家里,恐怕大力得得把建业留在镇上过年不可。咱家建业可厉害了!早点出来锻炼一下也好,遇到的事多了,以后有点什么的也就不慌不忙的了。”
周燕无视自己竖起耳朵仔细偷听的嫂子,替自己弟弟说着好话。在她心里看来,自己的弟弟真是是顶顶的孝顺,又顶顶贴心,一般的小孩可根本就比不上。
“他一个小孩能干什么正儿八经的事,不过是女婿心疼他,想着让他多学点东西,你们两口子也就惯他吧。一共干了没有屁大点的事?还单独给他开了工资。他一个小孩子又能有多少花销呢?再说了,你们两个人平日里面忙得很,总不能让他一直缠着你们两口子吗?要不是女婿需执意让建业去镇上帮他干活,估计这一个冬天我都不打算让建业离开村里,跑着跑着人就变野了。现在的脾气就不好,一不如意就直接不说话了。”
周母一边手脚麻利的剁着鸡肉,一边吐槽道。
都是姑爷走进门,小鸡就断魂。一只家养的走地鸡可是上等的美味食材。
周父周母都是地道的乡下人,老实巴交的,他们吃过没有粮食的苦,因此过得特别的节日。自己的小日子过的勤俭至极,从来不奢望什么口腹之欲,能够填饱肚子就行。口感不重要!什么营养不营养的,可没有这么一说。
要不是自己女婿一家过来,恐怕这只鸡周母自己都得留着,等那些下乡收老柴鸡、老母鸡的人来换点现钱。
也就是周燕两口子过来,周母希望自己对女婿好能换来女婿对自己闺女好,才舍得把这鸡给杀了。
“咱娘这只老柴鸡,虎头想吃,咱娘都不舍得呢!就等着燕子你回来吃呢!咱娘最疼你了!”钱春妮看了看案板上已经四分五裂的鸡肉,转头对周燕说着。
周燕笑容有些僵硬,她嫂子这是意有所指,还是真的只是想这么说?以她嫂子的性子,她随口吐出来的一句话,周燕都得多思考几遍里面的深意。
不过今天呀,周燕还真的是想多了!她猜错了!
钱春妮这么说的意思,可不是想埋怨自己的婆婆什么事都只惦记着小姑子,她只不过是想拉近自己和小姑子之间的关系。这些话都只不过是做铺垫而已。
周母依旧笑眯眯,仿佛也没有听懂一半,又好像因为自己的儿女和谐,让她这个老婆子十分的开心。
周燕可不比陈大力,她对自己的父母还是相当看重的。所以,明明非常的不适应自己嫂子的殷勤和热情,看在嫂子让母亲大过年都十分开心的份上,周燕还是强忍着不自在和自己的嫂子说起了家常。
说来也是搞笑,这可是最近几年来,周燕和自己嫂子见面最和谐的一次了。
往往哪次见面,钱春妮不得夹刀带刺的说上几句酸话,干上一些傻事来。
女人们的动静直接可以传到正房里面去。
周家的地方本来就一般般,分家以后的院子也就这么大,厨房里面有个什么动静,恨不得正房里面都能够听得清清楚楚的。
陈大力和周建业对视一眼,只觉得钱春妮这个大嫂今天真是反常得很。
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的道理,两人都清楚。
不过,不管是钱春妮得了哪位高人的指点,才变成了今天这副样子,陈大力都稳坐钓鱼台,以不变,应对万变。
周父和周母两个人,也不是什么有能力的人家,唯一拿的出手的就是踏实肯干,能吃苦,能受罪。
他们是乡下最普遍老百姓的一个缩影。这样的人也没有什么雄心壮志,只想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面过日子。
“家和万事兴”是他们最淳朴的一个期望。
如今儿媳妇也不整幺蛾子了,闺女一家又都回来了,三代同堂,人聚的是齐齐的,周父嘴上不说,心里却是十分高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