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南塘帮(2 / 2)
贩盐、贩糖、纺织品和玻璃器具的利润足够采购维持一年的粮食。至于桐油,隋唐时就在海船上涂抹,耐热耐酸防腐。油桐树根花叶都能入药,木材也可以制成家具。宋代将作盐有桐油作监,纳入官方管理,明代种植已经非常普遍,戚家军藤甲都要涂桐油。晚明徐光启《农政全书》提到种油桐是南方很多百姓的生计来源,分三年长成和十年长成两种,应急可以种三年的,需要质量好还要种十年期的。
而台湾,现代移种油桐才四十多年,沈飞要提前移植,目前先收购桐油,以后就是种植,可以先种三年期的,再种十年期的。台湾有罗峪港铁矿、琉璜,最重要的是有石油,而且开采难度低,历史上第一个油田居然是丘苟的个人发现并利用的。日本统治时期,在台湾一共掠夺石油16万吨。
沈飞在台湾实行集体农庄制度,至于当地原来的土人,在金钱攻势和武力威胁双管齐下商议下,都出卖了自己的土地加入了沈飞组建的集体农庄,农具可以购买和自己打造,出钱购买了一批耕牛,不够就用王徵发明的机械“代耕”,效仿王斗在靖边堡集中处理粪便制取土硝,配合硫黄、木炭制造最佳配比的颗粒化黑火药和定装纸壳铅弹,这些技术含量不高的活可以让妇女参加。
《碧血剑》世界宋应星和薄珏制取氧气用于鼓风机,已经能量产升级版的苏钢,还有王徵等人和沈飞一起研发的各种武器,比如戚家军的三飞箭、不逊于“褐贝斯”的燧发枪、虎蹲炮、佛朗机、红夷大炮、击贼神机石榴炮(手榴弹)、火油罐(燃烧弹)、崇祯一型火箭(康格里夫火箭)、崇祯二型火箭(黑尔火箭)、神臂弩、三弓床弩、浮臂式抛石机等等,当然有部分武器是要改名字的,这些产业都将复制。将来还要在建设大型炮台、码头、堡垒。
沈飞直接开了技术学校,开始在台湾大规模培养专业冶炼和机械人才,这些技术就是沈飞个人掌握的,不存在行业机密问题。当然也有控制手段,所有工匠的家属都在监管之下,如果外传技术家属连坐处罚,最短时间可以产量武器之后就当起了甩手掌柜。当然一些重型装备,比如三弓床弩和浮臂式抛石机只是各制作出来了两台。
沈飞在台湾建起了军校,采用《碧血剑》世界阎应元组建教导连扩大的锐枢营的模式,习武之人有起码的文化水平,至少需要看得懂基本的秘笈。从彭莹玉的门徒里选了五百人作为教导营训练了半年,再派出一百人每人在台湾移民中挑一百人训练,很快就拉起了一支骨干精锐作为台湾的守备力量,以后可以按这种模式进行扩充。
训练方式就是戚家军在南方狭窄地区威力极大的鸳鸯阵,基本11人阵型和各种组合,如两仪阵、大三才横阵、小三才横阵、一头两翼双尾阵等等,以运输货车的名义组建车营,以雨衣和斗笠的名义编制藤牌和藤甲,真正的军用藤甲藤牌编得极密实,浸桐油后确实可以遮雨和抵挡刀箭。
藤甲兵怕火攻那是《三国演义》的忽悠,戚家军大量装备藤牌藤甲和《三国演义》成书时间差不多,桐油的燃点在400度,闪点(火星一闪即灭)也有290度,真有超过这种烈度的火攻别说是藤甲,铁甲也一样受不了,人直接变铁板烧了。
龙象般若功已经在军中普及下去了,要练鸳鸯阵,俞大猷的棍法也是必修,“棍法既明,枪钯刀牌狼筅诸技之理尽得之矣”是俞大猷的原话,破阵枪法也传给了鸳鸯阵的长枪手。现在作为商业运货护卫,江湖厮杀暂时没有配虎蹲炮,其他武器一应俱全。四十四艘福船一支舰队的水军也打造了两支,配备了足够的海战武器,士兵都轮流在船上训练几个月,晕船呕吐了个够,直到完全适应双脚可以像铁钉钉在船上为止。
沈飞又派出了教导营里的一百人,训练之前巨鲸帮、神拳门、海沙派投降的近千门徒,戚继光选兵的第一标准必须是良家子,城市油滑者一个不要,这些人里除了部分盐丁出身的海沙派成员大部分就属于“城市油滑之人”。不过沈飞也没打算利用这些人打天下,只是当成耗材收拾江湖帮派,严厉手段训练一下就足够用了。
海沙派因为职业特点,不是浙江才有,福建、广东也都有,可以从盐丁和盐枭中补充。浙江的海沙派被收编以后他们肯定会找上门来,正好让这批训练的耗材去和他们厮杀,不老实的统统让他们在拼杀中消耗掉,估计消耗掉七成,剩下的将近三百人就是合格的士兵了,到时候收编的投降海沙派门徒足够补充人员损失再战,这样不断周而复始进行,沈飞的指标是最后留下5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