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万象始新(1 / 2)
时间飞逝,半个月很快过去。
接下来的日子里,新皇登基,万象始新。
曹大人是忙的脚不沾地,各种朝议天天开,后期更是干脆直接常驻临时皇宫里了。
也是因为乞丐年龄不大,妃子之类的完全没有,别说妃子,连个宫女都没有,因此,自然不怕惹人非议——虽然也没人会非议就是了。
此时是关键时刻。
虽然曹大人不怕,但难免有人想要趁着这个空隙窃取果实,或者浑水摸鱼。
除掉这些人简单,但过程中所耗费的时间精力,就不值当了。
所以还不如从开始就辛苦点。
乞丐皇帝被他带人看的死死的。
各地任免人事大权与军队,他是全部牢牢掌握在手里,当然,外面的人倒是也没人说曹大人专权,反而各种赞美之言不绝。
概因曹大人“大胆”放权给各个不同党派的人物,这让很多人心里一边暗骂这家伙怎么会忽然犯蠢了,一边乐呵呵的不断说着好话。
就差把曹大人吹嘘成当世圣人了。
曹大人看着那些下放权力的复刻版同僚们,表示对对对,你们吹的都对。
就沐浴在一片赞叹声里,曹大人的诸多提议,自然是很顺畅的通过了,很多派系都不介意放点血,给懂的分享的曹大人一个面子。
至于新皇帝,诸多世家大族在仔细调查后,确认对方就是一个街边的乞丐流民后,那当然就当成一个摆设了。
不过也因此,算是坐实了曹大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事实了。
虽然所有人都想不明白,这个所谓的天子,到底有什么值得挟持的。
总不至于曹大人是疯了吧?
从后面的言行举止来看,曹大人显然没有疯。
而在没有疯的情况下,曹大人的用意,很快就被“解析”了出来。
显然,曹大人之所以立一个莫名其妙的乞丐做皇帝,只是为了试探天下对赵氏皇族被革除反应的试探。
如果反应太强烈,那曹大人就暂缓一步,杀了乞丐皇帝祭旗,当挡箭牌,如果反应小,那显然之后就会慢慢来个“和平演变”,让曹家上位了。
这也是汴梁城,甚至是天下大多数世家贵族的看法。
各地的赵氏弟子,自然不会甘愿束手待毙。
只是因为赵室皇帝对军权的警惕,尤其是第二代是篡位自己哥哥皇帝位的关系,各地就算是按理来说节制军权的团练之类的赵氏弟子,也根本不可能接触到军权。
一个个可以做个富贵闲人,但参赞军机,显然是嫌弃自家命长了。
因此一个个也都是有心无力。
全都被人看的牢牢的,一些人更是准备随时把治下的赵式弟子拿下,绑缚京城,随时谄媚新朝了。
而至于四处传令,宣传拜见新皇的旨意?
除了阳和城的傻子不知道是不是没有看清楚形势还是准备搏一把外,其余的封疆大吏们,全部不约而同的都是静默了下来。
毕竟眼下局势尚未明朗,直接押上......押对了当然好,押错了,那可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世家求的是稳,只有一无所有的人,才会喜欢求变。
因此,此时一个个全都守望起来,就看谁做第一个出头鸟了。
曹大人想要看看天下的反应,他们也想要看看,曹大人的实力与能力,能不能把曹家从世家带入到皇家。
除了曹家派系外,此时朝堂上,哪怕是依然占据高位的高官身后的派系,都基本没有遵从圣旨的前往汴梁城拜见新皇。
朝堂上的人很清楚,他们现在的位置,不是曹大人见他们配合,只是因为在他们身后,都有潜势力在支持。
如果他们真把外面的派系召进来,给曹大人来个合连纵横的机会,或者天下有变的情况下,那到时候被迫和曹家绑上同一艘船的他们,就真是傻了。
曹家冒险能得到皇位,他们一起冒险,能得到什么?
反正不论天下谁做皇帝,只要他们安身守时,凭借世家的能力,治理天下最终还不是要靠他们吗?
显然,能够做到高官显宦地位的人都不傻。
一个个都是装傻充愣的高手,心里都是比谁都门清。
当然,为了避免撕破脸,还是要有个好的原因理由的。
这时候血鬼就忽然在他们面前变的可爱了。
一个个都是用防备血鬼的借口,全部留在各自的城池了。
曹大人倒也是不急,反而顺水推舟,昭告天下,新皇登基的第一件事,就是天下大索血鬼来源。
有确切消息者,封万里侯爵之位。
斩灭血鬼者,爵位可与国同休,世袭罔替。
此圣旨一出,天下再次震动。
这次的封赏,可说是前所未有的厚重。
和前朝赵宋皇室相比,新皇慷慨的完全像是地主家的傻儿子一样,崽卖爷田不心疼。
但不得不说,此次的昭告还是让天下人心一热。
在天下纷纷扬扬的闹腾中,禁军经过连日的行军,水路两方共同推进,在连绵的厮杀中,尤其是慕容复与家将,尽出慕容家多年潜伏的高手势力后,终于一步步的抵达到了阳和城。
每一步说是踏着血有点儿夸张,但十步砍几颗脑袋,那是有的。
“将军,阳和城到了!”
包不同摸了摸脸上的黑灰,看着映入眼帘的城池,眼神激动无比。
一身黑袍,骑在马上,里罩鎏金暗纹铠甲的慕容复,一路风霜厮杀下来,眼神中多了几分煞气威势,少了几分翩翩公子气。
此时他见到这座城池后,也是不禁长长松了口气。
“通知元帅,准备进城!”
慕容复伸手握拳,伸手一挥。
在他身后,一骑亲卫策马狂奔,从他身边向着后方的大营而去,马蹄翻飞中,面朝的是一眼望不到边,连绵起伏的军队。
大军如同一片黑压压的无边海水,观之令人心灵生悸。
一些细微的“石子”活尸,时不时嚎叫着冲出来,结果很快就被这片黑海直接吞没,根本就掀不起什么浪花出来。
从八十多万的禁军变成现在的十几万大军(沿路支援沿路留兵),虽然人数少了很多,但也不可能全部进城。
大部队先安营扎寨,以阳和城为中心,拱卫其外。
篱笆墙与拒马桩之类的简易工事全部立起,军营周围的高高塔哨上,银子化成的箭矢全部在弩箭上上满,三三组队的哨兵警惕的注视着四周。
周围善于遮挡阳光的林木,全部都被砍伐一空。
粗大无比的床弩上好铉,一架架全部瞄准着四方,包括空中。
床弩上,不是粗苯沉重的弩箭,而是一根打磨光滑的树木柱子上,吊着铁球一类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