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忆苦思甜(1 / 2)
好在最后都没有出什么大问题,靠江屯的村民都记录在档,经过证实,此人在靠江屯也没有亲戚关系,大队长狠狠松了一口气。
具体的情况很多都不是普通人能知道的,不过只要事不关己,咱们就高高挂起。
但凡今天这人和靠江屯的任何一家人沾亲带故,今天这事儿就不能善了,也幸好这人是在苞谷地抓的,要是在谁家搜出来的话,一个包庇罪跑不了。
政治立场的问题容不得半分马虎,时代背景下,解释不清楚这辈子就毁了。
被抓的人一家都已经全部拿下,这辈子估计是难了,工人家庭,在县城一家不错的糖厂工作。
平时完全看不出来有什么反动意向,口碑一直很好,在街坊邻居眼里他们一家都是不错的邻居,尤其是男主人,温润儒雅有一股说不出来的味道。
甚至从来没听说过和家里人红过脸,说话都是温声细语的,不少的媳妇儿都很羡慕他媳妇儿,是大家公认的模范夫妻。
在厂子里面也认真负责,工友们也赞不绝口,平时最喜欢的就是看看报纸,没听说有什么不对的呀!
就是这样一个人,居然是藏在群众里面的坏种,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
而且他的妻子孩子估计是无辜的,压根儿不知道自己的枕边人藏得这么深,可谓是倒霉至极。
之后的一段时间大队长让公社的喇叭高速运转,加强大家的思想教育,没有国家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要满怀感恩之心,忆苦思甜。
为了加深大家的思想觉悟,村里趁着秋收动员大会还搞了忆苦饭,用麦麸和野菜,萝卜缨子,红薯藤等搞了大锅的忆苦饭。
对于这件事情南希表示自己是期待的,以前在历史书上也看过,在电视里面也看过,没想到自己还有机会体验一把。
“分田分地打过桩,忆苦思甜吃过糠”,以麦糠和野菜为原材料的忆苦饭让大家身体力行的回忆起过去吃糠咽菜的困苦生活,从而认识到新社会的诸多好处。
忆苦饭的大肆传播得益于知识青年的上山下乡运动,为了缓解城市人口就业压力,疏导知识青年的不满情绪,通过忆苦饭来对青年们进行思想教育。
让他们从中感受父辈们的艰苦生活,不要忘记旧社会的苦,从中体验苦中作乐的革命精神,从而更加珍惜新社会的美好生活。
尤其是七十年代,随着上山下乡运动的全面开展,忆苦饭遍地开花,成为了全民活动,不少的学校,工厂都会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开展。
尤其是各种节假日的时候,六一儿童节,五四青年节,动员大会之前时不时会搞上一次这样的活动。
忆苦饭的做法因时因地而异,南北方各自有自己的做法,甚至每个省份也不一样,不过基本原则不会变,就是怎么难吃怎么做。
有时候为了加大难吃的程度,增强忆苦饭的“苦”还会刻意加一些树叶草根,尤其是人多的时候,多加点杂七杂八的,可不是一大锅嘛。
吃忆苦饭其实带有一种强制性,是对参与者的一项政治考验,吃得多,吃得快,获得赞赏,反之,吃的时候面露难色或者吃不完都会被批评甚至批判。
南希看着碗里朴实无华的忆苦饭欲哭无泪,真的,严重怀疑做饭的人是不是加了些什么奇奇怪怪的东西,村里煮的猪食味道好像还要好一点。
味道是一方面的,口感也算不上什么,主要是效果不明,这要是多喝汤估计要拉稀,要是多吃渣渣估计要便秘。
可谓是进退两难。
南希抱着期待的心情体验这碗极具时代特色的忆苦饭,最后含泪收场,悄悄抹了眼角掉下的生理性泪水,把东西转移到了空间。
“比我们学校做的难吃不少。” 张楠之一脸菜色,小声嘀咕。
原本以为学校做的就 够难吃了,没想到咱们靠江屯的人们更加实诚。
看到有人看过来,闭眼闷头咽下去。
南希心虚地挪开了眼睛,姐妹,我帮不了你了,坚持住!
加油,挺住!
当天夜里果然不出南希所料,蹿稀的人不少,附近的苞谷地也惨遭毒手,随处都是黄汤,绿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