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学训(1 / 2)
女卫的驻扎营地,最终划到了西隔城的射棚。
西隔城中部,再筑一道小墙,将其分为南北两个区域。
南边的部分,全部归于女卫射棚营。
划入其中的部分九州池水域,正好用来教习女卫水战、水技。
而瑶光殿、琉璃亭等主要景观,仍然划入北部,仍是为九州池皇家游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是在那分立的水面上,筑造了高大木栅寨墙,中设水门。
木栅寨墙两侧,时有舟艇游弋警戒,监视南北,不得逾越。
整个女卫大营,南有闾阖门,北有闾阖二门,经北区入内皇城有闾阖重门。
杨子灿、花木兰、杨吉儿等,正式上任。
初入射棚大营者,两千五百人。
将校四百五十人,普通女卫士两千人零五十人。
花杨二女,先是在权领女卫大将军杨子灿的指导下,开始编伍女卫。
按照兵部的编伍行策,女卫分右、左两军。
两千多名普通女卫,进行架子结构的分编。
五人为伍,二伍为火,五火为队,二队为官,二官为曲,二曲为部,二部为校,二校为裨,二裨为军。
可实际上,每一个编伍,人数都是不足的,等待后面逐渐招满。
女官将校们,也进行了分编。
根据武选成绩、综合评价、殿试成绩,这四百五十名女子将校,有了不同的准职务和准级别。
但在女卫没有正式成军之前,她们也只是一个架子部队的军官符号罢了。
她们现在的职务和级别,还没有获得官方兵部的正式认证。
只有拿到职事印、身份符、任命诏书,她们才算成为了大隋女卫将官的正式一员。
集训过程,也就是一个优胜劣汰的筛选过程。
她们中的某些人,很可能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在这段并不轻松的训练磨砺中,就悄悄离开这个崭新的集体。
现在,女卫武官的正式名字,叫学训团。
学训团,和那些普通女卫训练团的待遇一个样。
该训练就训练,该休息就休息……
衣着,食宿,用具……
她们没有任何身份特权,也没有任何身份标志。
她们,都是兵。
阿布非常重视女卫的前期建设工作。
一支部队好不好、强不强,在其创建时的初始阶段,就已经决定了。
军风,军魂,都是在此时立下脚跟。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阿布不做就不做,要做就一定要做出最强的。
所以,等营地、人员等初步到位后,他便腾出专门的精力,进驻射棚营。
做为兵部左侍郎、女卫权领大将军,一进入大营看守训练,效果完全不同。
既是婆婆,又是家长,他杨子灿成了大营中最高权力者。
军中,不比朝堂,凡事可以扯皮推诿。
军营大门一关,里面的生杀大权,全都集中于最高统帅之手。
杨子灿,可以对上至花木兰、杨吉儿等,下至女卫的一名伙夫,按照军律,任意杀罚处置。
杨子灿,这一会又成了一名“活阎王”!
女卫武官,经受的是一场持续的、严酷的、此生难忘的特训。
这对花木兰,是!
对杨吉儿,更是!
对高兰、虞春、萧玉、窦月娥等人,绝对绝对是!
花木兰,虽然已经是十年的老军伍,她也都有点受不了。
杨吉儿,自从杨子灿入京做为太子太保、长期负责皇太孙杨侑的武功、兵策教育开始,她就长期跟着他们二人练习、打熬,风雨不辍!
还是受不了!
高兰等人呢?
!!!
大部分人,已经好久都没有经历过这么靠谱的系统打磨了!
她们,一切的一切,都近似从零开始。
一切啊,可想而知,就是吐血也属正常。
杨子灿的一套,讲求“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那套!
阿布如此严苛,当然有自己的目标和考虑。
有了骁果卫的编练经验,再加穿越前在军校、间谍生涯中对于军队建设的超前认识,他异常重视女卫架子兵的建设。
编练部队,先是编练架子部队。
编练架子部队,说白了就是先编练架子军官和士官。
军官和士官,不论在任何朝代,都是一支军队成立并成长的基础。
军士官体系一旦建设成长起来,一个部队的基本架构和初步战斗力,也就建立起来了。
为了提高训练效率,阿布从骁果卫抽调了一支两百五十人的教导队。
其中,五十人骁果卫军官分队,对两百五十命女武官进行“帮扶”。
帮扶!
可得万分小心!
阿布听说过前世的军训教导团,非常担心男教官和女学员之间发生什么不可言之事!
不能把这帮扶,变成这些男女谈恋爱的活动!
所以,杨子灿把自己的这支教导队,看管得比那些女武官还严。
怎么整?
人都不选帅的,也不选高的。
全选丑的、木讷的、有家室的、忠诚可靠的。
骁果卫军中,怨声载道!
但,杨子灿严令沈光,精挑细选教导团。
并且,竞争上岗。
那些平时表现好、并且在这次军训中表现良好者,可以持续参与。
但是,如果谁要是搞出和这些女武官拉拉扯扯的不忍言之事,那就滚犊子!
轻则,赶出骁果卫;重则,军法伺候,高至极刑。
保留,死罪!
相应的,对这些女兵女武官的严令,则是通过花木兰、杨吉儿之口,晓之全营。
她们每天训练前,大声朗诵班昭的《女诫》三遍。
并且,立下军训军规二十一条。
反正一句话,不准和教官……拉扯!
否则,重回掖庭署。
至于回去之后再如何处罚,那就不是他杨子灿的事情了,他也无权过问。
人家,都是皇上的人!
当然,此时代还没有士官之说。
所谓士官,就是普通士兵中的职业士兵。
因为大隋兵农合一的府兵制度,决定了不可能有专职化、技术化士兵的存在。
但不管如何,在古代基层军伍之中,总还会有一批能力和威望出众的人物存在。
他们,不是军官。
但在一线卫士(隋时普通士兵的称呼)之中,比军官更管用,更有号召力和战斗力。
有人,叫他们兵头。
也有人,叫他们排头。
更有人,叫他们兵霸、刺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