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风暴(2 / 2)
就是隋通钱柜的翻版,只是在持股比例上,这一次贵戚重臣和粟末商运调了个头!
随着隋通钱柜大获成功,这一次贵戚重臣们积极了许多。
听说了内府筹备成立专门用于输送人口、附带输送货物的隋通船队的消息,贵戚重臣的家眷们闻风而动。
她们蜂拥着以各种名义进宫拜见萧皇后,然后萧皇后就把她们指点到长秋监。
这把长秋令袁弘、少令郑凤炽、丞张桐等人,忙了个够呛!
这三个图清闲的大隋士人,不堪其烦,又把她们统统转到了内府局。
长秋监下面,有尚食、掖庭、宫闱、奚官、内仆、内府六个局。
内府局,具体负责的全是阉人,主要由内谒者监常德、内谒者王忠、许宝儿。
他们便是具体负责皇室府库、宝藏、隋通钱柜、隋通船运筹款、运作的皇家部门。
后来,太府寺与长秋监合二为一,成立了庞大的内库府,直接由萧皇后独立掌控。
隋通钱柜办得越来越大,进入皇室内府库的钱财越来越多,这个原来长秋监里最不起眼的仓库保管小部门,现在可就一下子显赫了起来。
常德,内司库大太监等,因隋通船运,再次让他们红得发紫起来。
现在谁都知道,内库府,这是个聚宝盆单位!
隋通船队的实体,其实就是变种的粟末地内河军一部。
骨干力量,就是粟末地商业物流船队,具体负责的人是刘子威旗下的阿力根。
阿力根,是阿布契郎——阿布——杨子灿的发小之一。
他,还是阿珲骨的孙子,是阿德里的大儿子,是阿古达哥的大哥,是赛雅的大哥。
阿力根一直踏踏实实,默默无闻。
很小的时候,他就跟着粟末地的商队走南闯北。
后,随着隋朝大运河的建造完成,自粟末地成立船队的那一天起,就开始跟着跑船。
他从进货、出货的小伙计开始做起,慢慢做了仓管、帐台,再然后做船队舵工、舵长,最后就做到了船队的总管、财副、副船主、船主!
现在,便成了隋通船运的大掌柜!
同时,也是粟末第一内河军、少将师长为刘子威旗下的第一旅旅长。
他的职业经历,就是一个草根职位一步步升起的奋斗史。
不像他的弟弟阿古达哥,不像他的发小阿布契郎、阿库度琦、胡图鲁、阿克泰弟、其本哈根、阿恰克图、娥渡丽等,起点都那么高!
他,喜欢从零开始。
慢慢学,慢慢积累,慢慢长进。
因为他觉得,自己比较笨!
可事实证明,笨人往往干大事。
隋通船队,非他莫属!
这是粟末地商行,对于提供商船、提供水手、提供伙计、提供商路、降低股份的唯一条件。
现在,阿力根的隋通船队,大小船只五千四百二十余艘,共分十路,正在大运河南北航线、各郡大水流上繁忙奔忙。
十天前,他从洛阳新潭码头装船出发,一路来到了清河郡的郡置贝城。
这一次,阿力根亲自带队,准备将这些因为谣谶而被捕的囚犯,送往天津海港。
总共大河船两百七十艘,小船和护卫战船五十九艘,绝大部分是年轻的女子和孩子。
总数,大约运送五千余人。
这支打着隋通船运旗号的船队,武装护卫的实力也不容小觑。
有一艘退役的三牙楼船,三艘翻修的旧蒙冲,十五艘走舸、游艇。
其上,多为当年西征、东征、北巡中,受伤后还有战斗力的立功老军士。
比如腿脚受伤的弓手,面部被毁的刀盾手,已及来护儿水军中因为年纪淘汰下来的老水手……
当然,更多是扮做新召入护卫队的那些粟末内河水军官兵,以及混入其中的搜影、灰影的人。
“那些贝城码头的舟楫尉走了?”
阿力根坐在三牙的旧楼船官室里,正借着窗口斜射的夕阳光给阿布写信报。
门帘一挑,见王铁锤走了进来,他便问。
“禀船主,刚刚他们查验画押完毕,再送了些东西,高高兴兴地走了!”
王铁锤自从跟着程知节进入到东北,便被安排进入学校一年,然后又被选入粟末地水师学院学了一年。
现在,已经毕业的他,被阿力根选中当了副官。
“说了多少次了,叫我哥,咋就不听呢?”
阿力根很喜欢这个耿直却又勇敢的年轻学兵,常常把他当弟弟看待。
“船主,这是咱们在执行任务,按制度必须得叫职务!”
王铁锤黑红色的脸庞上,带着暖暖的笑意。
“嗯,就你认真。”
“对了,等会儿咱们去拜访杨会善大人,你把少帅给我们的那封信和礼物准备好,我把这个报告写完咱们就走!”
“好的,船主,哦,哥!”
说完,王铁锤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讪笑着出去了。
运河上,现在也不安生。
这段航道上,是山东匪贼窦建德出没的地方,阿力根很是小心。
灰五手下的灰十八带领的灰影分队、柳絮手下的第三搜影大队第四分队队长王舰的国情猎手,已经早于船队三天之前被撒了出去。
现在,可不是以前,即便有官兵维护、自家武装护送,也不一定能安安全全的顺利达到目的港天津。
按照搜影和灰影的情报简报,最近窦建德的乱匪在高鸡泊异常活跃,已经打下了饶阳等地,其众数十万。
这次去拜访清河通守杨会善,主要是拜拜山门,关键时刻,还需要人家施以援手。
有隋通船运皇家的旗号,以及自家主帅的信函,这位清河地面上的军政一把手,应该给点面子吧!
……
一会儿,王铁锤进来,说准备好了。
阿力根封装好汇报密信,辗转跳到搜影的小船上找到灰影联络信使,亲手将信交给他们。
回到楼船上,他交代好负责警戒的手下,便带着王铁锤离开船队码头,向清河郡郡置大城贝城走去。
贝城因运河而兴,也依运河而建。
不得不说,这是一座异常繁华壮丽的码头大城。
为了抵御接连的河潮泛滥,所以全是用厚重的麻石而筑,非常高阔坚固。
城前,是大运河高大结实的堤岸,堤上是最常见的绿油油、随风飘摇的榆树、杨树、柳树、杏树。
两岸的古塔寺庙,掩映在树梢林隙之间,若影若现、
码头上通往贝城的大道上,车来车往、人群不息。
船,货,牲口,人;吆喝声,流水声,帆动声,牛鸣声……
上船的,下船的;来船的,走船的;客船、货船,战船……
一片繁华盛世景象。
这地方,属于河北平原地带,水网密布,土地丰饶。
盛产小麦、谷子、大豆,是个不大不小的百姓粮仓。
除了主粮之外,人们还广植桑麻,养蚕织丝,有“天下北库”之称。
从贝州城外运河岸堤上远望,果然是遍地麻田桑林的景象。
此外,清河郡的羊毛制品,可是这时候最驰名的商品。
风吹马尾千条线,雨打羊毛一片毡!
清河郡的毡帽、毡靴,可是隋军中的上好军品。
清河郡辖属八县,据说有近有万户人口,是典型人多财丰的富足上郡。
着名的清河八大姓氏望族——张、崔、房、傅、贝、赐、汲、革,就生活在这片地方上。
对,房乔玄龄就出自清河的房氏。
而贝州城,做为郡置所在,自是一等一的繁华所在。
真是那首诗说的:
“泛舟大河里,积水天无涯。天波忽开坼,郡邑千万家。
行复见城市,宛然有桑麻。回瞻旧乡国,淼漫连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