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穷乡富矿(2 / 2)
方一球道:“还真是的,中石化的同志真是做了大贡献,不仅村集体增加了积累,种蚕户也大增收,桑叶养蚕,桑树枝做食用菌,也不与保护区争林了。”
程江河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中石化这种扶贫方式是可持续发展。
现在上级对贫困地区的发展看得很重,无论从政策、项目、资金、人力等方方面面支持很大,但落实起来不太精准对路。
给点钱给点物资那不是真正意义的扶贫,如果所有的帮扶都能像中石化的那个同志那样精准对路,贫困地区的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才真的有希望!”
“月月主席,桑木耳既然这么好,怎么在青山乡不见有发展桑木耳的?”程江河问道。
徐月月道:“不是什么地方都宜于种桑养蚕,种桑养蚕宜于在低海拔地区。
我市有三分之一的低海拔地区乡镇已经在推广斑竹模式。
但像南源保护区内的青山、九河、汕头,还有像虎山这些高海拔地区都不大适合发展蚕桑,也就不大适宜种植桑木耳。”
程江河笑笑道:“也是的,任何事情不能千篇一律,还是要因地制宜、精准对策。”
他转头面向方一球:“方乡长,照你这样说,斑竹乡的农户大力发展蚕桑,现在又有了桑木耳产业,应该群众的收入都不错吧?”
方一球道:“虽然种桑养蚕、种植食用菌,群众也有了稳定的收入,但光靠种桑种木耳,农户收入还是有限,而且这些大都是妇女劳力干的活,健壮男劳力大部分在矿上挖矿维持家庭生活。”
斑竹乡铁矿、铅锌矿、钼矿等有色金属储量大,而且斑竹乡的有色金属产量高、品质好。
“现在矿上打工的有多少?”程江河问道。
“现在斑竹光成规模的矿山就有三个,还不包括一些私开的小矿。
我们上次做了一个初步调查,估计每天在下井的不少于七八千,大部分是外来打工的,本乡在矿上打工的,差不多每户摊上一个,甚至也有一家二个三个男劳力在矿上的。”
方一球介绍道。
程江河道:“他们在矿上一年能挣多少钱?”
方一球道:“这个说不好,大概二三万吧,顺利的话一年四万五万的也有,但这都是拿命换来的钱,算不得数,碰上灾难,那全家就遭了灾了,家里的顶梁柱就没有了!”
程江河继续问道:“目前西峰市的财政税收你们斑竹乡领了头牌,占了全市的五分之一。但依斑竹矿山开发情况,好像税收有不小的流失,是不是?”
方一球道:“西峰的矿税肯定有流失,到底有多少,谁也说不清楚,我只有一个估计数。有色金属产量基本上稳步增长,税收应该呈稳步增长的态势。
我查了全年有色金属产量,按照产量来推算的话,税收每年流失应该在六七千万左右。”
方一球继续道:“有些小矿的生产条件简陋,以单位或以村为单位,有的处在偏远的深山,税务人员去不了,收税很不容易。大矿则喜欢瞒报产量,里面手段多得很,但是以上还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还是既得利益者已经形成了气候。”
程江河早有耳闻,南源的铁矿很早就有人开采,真正红火起火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乡镇企业兴起时,发起人是现在的江东市委组织部张锐的老岳父杨德邦。
从全市来说,有三分之一的铁矿都姓杨,几乎占了西峰市铁矿开采的一半。其他的都有着各种关系,有农村家庭式的盘根错节,又有着现代家庭企业的模式。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人结成了利益共同体,在西峰有很强的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