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不请自来的高官(2 / 2)
为了改变贫困面貌,镇里确定了山上经果茶,山下深加工,河道兴水电,路边建集镇的发展思路,目前已初见成效,除了发展果药茶,全镇有农产品加工企业12个,正在开发的二郎神电站,相关村群众耕地、山场入了股,全镇有一百多个贫困户以扶贫资金入股,并解决贫困户子女就业。”
穆老接过程江河的话说:“听你们一说,脱贫工作搞得还不错。是啊,农业的根本在粮食,但光种粮解决不了农民的致富问题,还是要发展多种经营。”
穆老饶有兴趣地沿着基地绕行一圈。
基地的架子已经初具规模,工人们正在搭建一些基础设施,即便是有人来参观,也没见那些工人有停工的迹象。
农民还是实在的,他不管你什么人来参观,能争分夺秒早见效益产生利润才是正经。
当穆老听到程江河说到“返租倒包”,就问村里的干部是怎么个“返租倒包”法。
王黎明赶忙接过话头,作了介绍:“以前,我们村在发展时遇到一些问题:
一是农户发展果药茶时,各家各户1亩、2亩的,东一块西一块,不成规模,各个农户施肥、打药标准不一,结果产量质量也不一样,上市时,一家一户到集镇吆喝着叫卖,也卖不上好价钱。
二是村里没有集体经济,路破了,敬老院的屋顶漏了,都没钱维修。
村里就寻思着,村里何不成立公司,把一家一户分散的田地山场集中租过来,由村里负责统一规划、统一项目、统一生产、统一经销,然后把返租过来的田地、山场再包给农户,让农户按村里的要求去生产。
这样农户既可以得到田租,又可以就地打工提高收入。
通过返租倒包,集体经济也解决了,就有钱修路、办学、建敬老院了。”
穆老含笑问道:“你们这种搞法,能解决多少村民就业?”
王黎明道:“像这些建成的猕猴桃基地,平常时间也就是七八十人。”他挠了挠头,小心翼翼地看着穆老,“这一片平时用工只需七八十人,不算多,若是多了,公司还能赚到什么钱?”
见穆老脸上并没有不悦的神情,他胆子壮了起来:“因为果药茶生产管理我们都有专门的技术人员控制,平时用工人数不会太多。当然在施肥拔草尤其是采摘的时节,会临时增加不少用工。”
程江河补充道:“领导,你也看到了,我们虎山镇是纯山区,自然条件并不算好,农民外出打工较多,尤其是青壮年夫妻同时外出打工,基本呈现出常态化。
大量青壮劳动力外流,使得留在农村的多是老人、妇女和孩子,农活基本是由妇女和老人承担,农业生产弱化。
村里采取‘返租倒包’也就是采取土地集中流转方式,村统一租用,农户每年获得租金的同时,可以进入基地打工,获得劳务报酬。这样也解决了农村空心化问题。”
穆老点点头:“你们这个办法不错,农民增加了收益,还可以在自家门口打工,照顾了家庭;有了集体经济收入,村党支部也就有了凝聚力、战斗力。”
“村民和村集体都在返租倒包中尝到了甜头,准备把它做下去。只是……”说到这里,王黎明又挠了挠头,吞吞吐吐的。
穆老追着王黎明问道:“只是什么?你说说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