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战争受挫(1 / 1)
蒙古准备对宋发动劫掠战争,情报最是重要。在蒙古的镇江司间谍非但没有撤回,反是越来越多。以蒙古间谍的水平,自是无力应对。曾经蒙古劫掠金国时,作为战利品掠回去不少汉人,间谍隐藏其中,神鬼不知。有的乔装成普通牧民,牧羊牧马,侦察蒙古军队调动。有的潜伏在各部落和斡难河,趁机打探内部动向。甚至有间谍潜伏了好几年,娶了蒙古女子,混进驿站。蒙古土地辽阔,通常百里不见人烟。铁木真在蒙古境内建立了许多驿站,由信任的蒙古家庭看守。蒙古所有军政大事都要通过驿站传递。传信有特殊密封保险,驿站人员没法直接接触消息内容。镇江司间谍没得到上面的指示,不敢打草惊蛇。但他们还是能通过驿站传递的次数和方向判断要发生的大事。蒙古十几万军队集结开始,镇江司就得到了准确情报。蒙古军队什么时间集结,在什么地方集结,有多少将士,有多少战马,将领是谁,基本都掌握了。
在蒙古向大宋进兵的同时,隆州城墙上飘扬起了大宋皇旗,赵盏到了东北路。军民听闻,士气大涨。部分百姓要赶去东北路帮忙对抗蒙古人。镇北军守住关口,劝返了百姓。表示官家有了对策,东北路足以应对,不准其他地方的百姓干预。所有人都准备好了,等着蒙古人来。铁木真知道东北路有三十多万精兵,是蒙古骑兵的巨大威胁。倍于己,用兵必须更加谨慎。局势艰难,不能再让宋朝增兵了。他分出两万人。一万人在云中牵制镇北军,使镇北军不能救援东北路。一万人在黄河对岸,与河西养马地的五万步军隔河相望,牵制西北军。十三万万骑兵主力部队分为十三个万人队同时进入宋境。边境线很长,兴安岭挡不住蒙古骑兵。长城那样的防御城墙,也不是三年五年能完成。蒙古骑兵攻城乏力,他们主要的劫掠目标就是没有抵抗能力的村镇。宋朝索性撤回边境所有步兵,分配到各个村镇负责防御。
大部分蒙古骑兵没遇见任何阻碍,顺利越过边境。曲出率领的万人队与十万大宋骑兵正面遭遇,战斗仅仅持续半个时辰,蒙古万人队全军覆没,曲出阵亡。战后,宋军骑兵不休整,追上了忽必来的万人队,忽必来单骑逃亡。蒙古眨眼间损失了两万人,铁木真还不知道。辛弃疾未分兵。镇江司再厉害,情报也不能比蒙古骑兵快多少。辛弃疾认为蒙古人会分多路攻宋,他却不能保证蒙古一定这么做。万一蒙古人合兵一处,兵锋直指隆州,威胁到了官家的安危怎么办?他的十万骑兵正挡在隆州之前,不敢稍有疏忽。等收到镇江司的消息,确定蒙古分兵,已经过了两日。时间紧迫,来不及重新部署。他率领十万人奔向边境,让蒙古两个万人队灰飞烟灭。随后,宋军骑兵也分成十个万人队,寻找蒙古骑兵。如果人数相差不多,战斗解决。如果没有把握,在地图上标记,派人暗中跟随,不可贸然攻击。尤其要寻找铁木真的大纛,一旦找到,全军集合,一战定胜负。
蒙古人对战争劫掠很有心得,每次劫掠都十分成功。万人队分成千人队,千人队分成百人队。每个百人队劫掠一所村庄。利用这种化整为零的方式,大大提升了劫掠效率。因为化整为零,直接导致兵力分散,战力削弱。面对那些任人宰割,手无寸铁的百姓自是绰绰有余。要是面对防御严密,手中有劲弩长枪的民兵,就不那么容易了。东北路的村镇都建起了高墙。有条件的村镇用砖石筑墙,条件差些的村镇用木头筑墙。墙上和箭楼,站着许多弓箭手。村镇周围挖了护村沟,沟里注满水。入村只几座桥,守住了桥,很难进得来。蒙古骑兵发现,每个村镇都成了个堡垒。百姓守在村中,不外出。路上见不着人。进不去村,怎么劫掠?有的蒙古骑兵小队不信邪。都是些村民,虚张声势罢了,怎拦得住精锐骑兵?骑兵下马,要攻打村镇。距离稍近些,箭簇如雨下。大宋以前的精锐弓箭手装备神臂弩,射程远,穿透力强。如今换装火枪,空余了大量兵器。以至于民兵都装备上了精锐武器。蒙古的骑兵弓连普通步弓的射程都赶不上,如何与神臂弩抗衡?一波箭雨后,一百蒙古骑兵伤亡二三十。第二波箭雨后,蒙古骑兵伤亡过半。活着的蒙古骑兵才知道判断失误,转身就跑。在神臂弩射程内,还要倒下些人。一个百人队,照个面,剩下了三四十人。这些人吓坏了,见到了战马,骑上就跑。将几百匹战马和战友尸体都丢下不管了。村中弩箭充足,民兵通常会对尸体再齐射一波,以保证敌人死透了。
蒙古骑兵欺负惯了平民百姓,什么时候见过抵抗?不只是几支百人队不信邪。大部分百人队都试图进攻村镇,结果都一样,伤亡惨重。攻击村镇的百人队至少伤亡半数,整个千人队至少损失三百多人。整个万人队损失就达到了三成,损失约三千人。这么算下来,蒙古骑兵整体的损失不会低于三万。这是巨大的耻辱,千人队长和万人队长都不能接受。好几名万人队长的想法不谋而合,取胜之前,不能将这失败禀报给铁木真。确切消息,东北路有三十多万宋朝职业军队,面还没见着。对手是宋朝民兵,民兵就给打成这样,还有没有脸活了?之前的失败是轻敌,百人队打不下的村庄,就让千人队去打。等打下来,全部屠杀,一个不留,血洗耻辱。
万人队在调动兵力攻打村镇。铁木真也收到了心腹将领,如博尔术和别勒古台的军报。铁木真不相信,怎么可能?他一边与重臣商量,一边派小队调查。在这个过程中,蒙古骑兵开始攻击村庄。有的调集了两个千人队打个二三百人的小村庄。这样的小村庄如何守得住?村中燃起狼烟,请求救援。蒙古人的马弓射程短,没法在神臂弩范围外发射。便紧急制造了简易盾牌,以抵挡弓箭。蒙古士兵举着盾牌,缓慢前进,到了范围内,弓箭手燃起火箭,射向木墙,想要引燃了木墙。根本没有效果。木墙哪是容易引燃的?稍有燃烧迹象,村民就从墙内泼水浇灭。见无法点燃木墙,蒙古人不得不强趟护村河。
木墙上的弓箭手让到两侧,一支身着红衣的部队举起了火枪。随着震耳声响,蒙古军队陆续有人倒下。神臂弩未必能对木盾后的士兵造成有效杀伤,火枪绝对可以。子弹击穿了木盾,射杀了执木盾的士兵。木盾一倒,丧失防御,神臂弩的弩箭就射过来了。蒙古人第一次与火器正面交锋。伤亡和巨大声响使蒙古军队乱作一团。勇敢的士兵顶着头顶嗖嗖的子弹和箭簇,拉弓回击。怎奈马弓射程不足,还是从低往高射,威力大减,根本没法形成还击。那些勇敢的士兵很快就阵亡了。胆小的士兵转身就跑,村中守军不追击,多数能逃得性命。参战的千人队损失过半。幸存的将士惊魂未定,多数将士认为该撤兵,重做打算。损失几百人,怎能随便撤兵?万人队长不承认失败,投入了新的千人队参战。村民和守村士兵躲在墙垛后,居高临下射击。蒙古人的损失虽大,但人数众多,仍是压到了木墙和木门。他们举起盾牌护住头顶,用铁锤破坏木墙。那个角度,火枪和神臂弩都不能发挥威力。蒙古军队破坏了一块木墙,没等挤进去,十几把长枪就刺穿了当头的几人。民兵用木盾护住要害,长枪抵在缺口处,蒙古人根本冲进不来。但木墙被破坏的多了,民兵不可能堵的完,迟早要被攻陷。如果被攻陷,所有人就撤回砖石搭建的避难所中。避难所格外坚固,蒙古人没有办法破坏。等到援军到来,内外夹击,蒙古人必败。这是保证性命和财产的万全之策。没等到民兵躲进避难所,见到狼烟的大宋骑兵就到了。骑兵短枪射击,蒙古人士气崩溃。被人包围的士兵肝胆俱裂,哪还有反抗的能力?何况,宋朝骑兵一万人一队,那些阵容不齐的几千人怎是对手?蒙古士兵进退不得,被困在护村河中。战场瞬间变成了屠宰场,求饶声,惨叫声不绝。尸体填平了护村河,将河水染成红色。
到此时地步,没人能隐瞒了。铁木真终于收到了准确的军报。他派出侦查的小队也带回了报告:蒙古骑兵尸横遍地,几支万人队损失巨大。至今没有攻破宋朝村镇,没能劫掠到任何财物。整个蒙古指挥中枢大惊。消息不可能出错。那几支万人队都做了禀报,与侦查小队的说法互相印证。这还算好的,毕竟有了回复。最让铁木真慌乱的是,战斗数日,四个万人队从头到尾没有动静,生死不明。全军覆没不应该发生,蒙古骑兵打不过能撤走,怎会都阵亡了?纵然是碰到了宋军骑兵,也不该不堪一击。那四万人一定是走的远,在敌境不方便传递消息,说不定过几天就联系上了。铁木真对蒙古骑兵有信心。攻打城寨困难,野战从无敌手。当那四万人没有损伤,蒙古骑兵入境十三万人,已经伤亡两万多人。除了铁木真的本队之外,哲别、合撒儿、速不台三个心腹战将都保持完整战力。手握十万人,铁木真不会接受这样的失败。
可汗大纛从边境向着腹地移动,铁木真下令万人队向自己靠拢。很快,博尔忽和者列蔑带着一万三千多人与铁木真会合。几日后,博尔术和术赤台带着一万两千多人到了。最后会合的木华黎只剩下四千人。这七万人是蒙古军队的全部战力了。铁木真没能等到失踪的四个万人队。就这么消失了,无声无息的消失了。消失的四个万人队,除了曲出,忽必来之外,还有阔阔出和铁木真的弟弟别勒古台。铁木真派遣骑兵小队四处寻找,以求尽快建立联系。他的主力部队抵达了隆州城下。隆州城外都清理干净了,什么都没留给蒙古人。隆州是东北路首府,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关键是大宋皇帝正在隆州。村镇难以攻打,那就兵临隆州城下,皇帝在这,宋军救是不救?逼迫宋军骑兵与蒙古骑兵野战。在野战上,宋军可不是对手了。
蒙古骑兵摆开阵势要攻城。谁都知道蒙古骑兵攻不下城池。但赵盏在城中,不容有丝毫疏忽。辛弃疾得了消息,整合军队日夜兼程前往救援。隆州城防完备,十几门火炮齐射,在蒙古军中炸开了花。战马受惊,四散奔逃,骑兵落马,遭到踩踏,死伤枕藉。这就是知己不知彼的后果。村镇中驻扎了火枪兵,蒙古人都打不了,还敢来打大城市?这不是自寻死路吗?热兵器对冷兵器有压倒性优势,女真人反抗不了,蒙古人一样反抗不了。蒙古军队匆忙后撤二十里,简单清点,又死伤了一万多。蒙古人有了退意。伤亡三万多人了,不能再打了。也有蒙古人觉得脸面更重要。这么回去了,以后蒙古人还怎么威震四方?隆州打不下来,必要屠灭几个村镇,让宋朝付出代价。各个部落送来许多蒙古牧民参战,那么多女子失去丈夫,母亲失去儿子,孩子失去父亲,总要有个交代。至少,抢掠些财物回去分给他们,至少说战争没有取胜,而不是失败了。对此,铁木真表示认同。部落归顺可汗,可汗统辖各个部落,依靠的是威望和武力。如果劫掠宋朝的战争彻底失败,蒙古的武力算什么?没了武力,他难免威望扫地,各部落早晚生异心。